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过程中,(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__(选填“断开”或“闭合”)状态。
(2)小明按图甲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只填序号)。
A.电流表断路
B.R断路
C.R短路
(3)排除故障后,小明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1.5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A。
(4)小明再分别换接10Ω、15Ω的电阻,重复实验,得到表一中另两组数据。分析表一数据,可得出结论:保持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________比。
表一
电阻R/Ω |
5 |
10 |
15 |
电流I/A |
|
0.15 |
0.10 |
(5)小丽在做此实验时,每次只更换电阻,测得相应的电流值,如表二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她无法得到与小明相同的结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表二
电阻R/Ω |
5 |
10 |
15 |
电流I/A |
0.3 |
0.2 |
0.15 |
中国80后小伙杨光硕利用电商平台,把家乡的土鸡蛋推向全国市场。土鸡蛋比普通鸡蛋营养价值高,那土鸡蛋的密度是不是也比普通鸡蛋大呢?小梦从网上购买了家乡的土鸡蛋,与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测量土鸡蛋的密度。他们找来一架天平和一盒砝码,但缺少量筒,于是又找来一个烧杯、胶头滴管和一些水。他们利用这些仪器测量土鸡蛋的密度,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
(1)把天平放在 台上,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 处,调节天平的 ,观察到指针指在 ,表示横梁平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一颗土鸡蛋的质量 。
(2)如图所示,设计测土鸡蛋体积的步骤如下: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好标记,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
②把土鸡蛋轻轻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使烧杯中的水面恰好到标记处,再用天平测量此时烧杯、水和土鸡蛋的总质量 ;
(3)土鸡蛋的密度表达式是 (用所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水的密度 。实验结束后,有同学发现土鸡蛋有一定吸水性,则所测量的密度值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 。
"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水沸腾时,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为 .完成该实验后,小组同学往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盐继续探究。当盐水温度接近 时,开始每隔 记录一次温度,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 |
0 |
0.5 |
1 |
1.5 |
2 |
2.5 |
3 |
3.5 |
4 |
4.5 |
温度 |
88 |
91 |
94 |
97 |
100 |
102 |
102 |
102 |
102 |
102 |
(1)实验时,当看到盐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 (选填"变大"或"变小" ,到液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盐水沸腾了。由上表可知盐水的沸点为 .继续给沸腾的盐水加热,盐水的温度会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
(2)老师认为"创新"小组的实验发现很有价值,还可以继续深入探究,请你提出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焦距是 。
(2)为了能使像始终成在光屏中心位置,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示意图,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 (选填"缩小"或"放大" 的实像,应用此成像规律可制成 。
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罝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亮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的顺序进行:
(2)测量过程中,温度计在某一时刻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该物质的温度为 ;
(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当加热到 末,试管中物质所处的物态是 态,该物质为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某实验小组用一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另一侧移动光源,距凸透镜10cm处,光屏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图所示,将光具座上点燃的蜡烛的火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节在 ,移动光屏始终找不到像,这是因为透镜与蜡烛的距离 10cm所致(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应将蜡烛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后,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3)把蜡烛移动到B处,移动光屏可得到 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再将蜡烛移动到A处,并移动光屏可得到 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此时光屏与透镜的距离 10cm(选填“大于”或“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