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为一学生整理某一法律文件主要内容的笔记。

(1)判断该法律文件是《钦定宪法大纲》还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说明理由。
(2)根据笔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法律做出评价。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接纳外国留学生来唐学习,是唐的基本国策。据史书记载,在唐朝的留学生中,新罗人最多,无论官费生还是私费生均可参加唐朝的进士科考试,中举的新罗学生有58人。如李同、崔致远等都考取了进士。…8世纪中叶,新罗仿唐制改革了行政组织.675年新罗开始采用唐朝历法。788年也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吏,还据唐制改订礼仪和刑律,儒家典籍、诸子书、唐人诗文在新罗广泛流传。……处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日本,对大唐昌盛的文化和物质文明极为赞赏、向往,于是不断派出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最多的时候达到了600人。645年,日本孝德天皇任用从唐朝归来的留学生高向玄理做国博士.仿照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实行了大化革新。大多数在唐留学回国的僧人,都在宣传佛教和传播唐文化方面做出了贡献。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对他的弟子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一一《唐朝的对外关系》
材料二1872年—1875年,在曾国藩、李鸿章、容闳等洋务派的主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其中50多人进八哈佛、耶鲁、哥伦比亚、麻省理工等著名学府深造。中国铁路工程开拓者詹天佑即是其中一位:这原本是清政府设立的一个长达15年的留学计划,进行到第10年时,遗到强烈反对,“留美幼童”被强行提前召回
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派赴海外的留学生人数激增。甲午战争之前,派赴欧美的留学生不过200多人。此后的十几年中,赴欧美及日本的留学生竟达2万多人,仅赴日本的留学生,在1906年就有13000人。在20世纪初,形成了一股出洋留学的热潮,许多青年学生搭帮结伙,自费到海外求学。
1905年7月30日,孙中山邀请有志革命的留日学生和旅日华侨70余人于东京赤坂区桧町三番黑龙会址召开中国同盟会筹备会议,会上通过了孙中山提出的有关建立“中国同盟会”的主张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16字纲领,起草了盟书,制定了誓词并由孙中山带领大家举行宣誓加盟仪式。
从1915年开始,中国知识界的蔡元培(1907年留德)、汪精卫(1903年留日)等人鼓励青年向西方学习发起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招寻自愿赴法求学的青年。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李立三、蔡和森、蔡畅、李富春等都是1920年左右赴法勤工俭学的。
——《海归时代》
材料三新华网巴黎5月31日电(记者严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1日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出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到2008年留学生总数已经超过140万,全世界几乎每7个外国留学生中就有1个中国学生。足迹遍布全世界109个国家,所学专业覆盖当代所有学科。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记者刘奕湛)记者13日从教育部获悉,2007年来华留学生数
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来华留学人数突破19万人次,来自188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各国留学生来唐学习的原因?对当时的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对比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发生这种巨大变化的原因?简要分析清政府强令留学人员回国的原因?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留学热”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概述20世纪以来留学生对中国
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
(4)阅读材料三,中外留学生交流出现了怎样的局面?简要分析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并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大工业在世界的广泛发展,所以共产主义革命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
——1847年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
材料二: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确定不移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同时获得胜利。他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时期的国家。
——1916年列宁《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
材料三:中国革命“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可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这种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一方面和旧形式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共和国相区别,另一方面,也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相区别’,它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所采取的过渡的国家形式,其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概括材料三中毛泽东的基本思想。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进程。结合具体的历史实践谈谈上述革命理论的发展带给你的启示。

国际贸易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个历史范畴的概念。下面是自《世界经济200年》、《世界千年经济史》等著作中摘编的一组资料,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澳门略记》记载:“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人络绎不绝前来广州做生意,使广州成为商品贸易全球化的中心市场,呈现出对外贸易一片繁盛的景象。……《早期澳门史》记载:“中国各地的产品,在这里(广州)都可以找到;来自全国各省的商人和代理人,在这里做着兴旺的、有利可图的生意。”
材料二:“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中国的GDP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4%,居世界各国的第一位……中国在世界经济史上是占着首要地位的,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在16-19世纪初叶成为商品贸易全球化中心市场的原因。
材料三: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1840-1860年,分别为3.5%和4.84%;1860-1870年,分别为2.9%和5.53%。……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
(2)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发展呈现出哪些特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
材料四: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许多国家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减小了。
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38年国际贸易的特征。并分析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
材料五: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世界贸易)增长了将近100倍,远远超过了工业革命后乃至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正如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教授所讲的,“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可逆转。”世贸组织前总干事鲁杰罗也曾经指出:“如果有人认为全球化是可以阻止的,那么他必须告诉大家,他有没有设想过阻止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后果。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概括出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

13.历史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各有千秋,对此人们各有说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营经济或称国营经济,古已有之。而1862年太平天国革命结束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又陆续办起了中国第一批大机器生产的近代公营企业。到上个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成立资源委员会,对全国军事、国际关系、教育文化、财政经济等进行调查研究,以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抗战爆发后,资委会开始对汽油、煤炭等国防物资实行管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以调和各方势力和利益;不以赢利为目的,并以忠诚和精神鼓励为主导;企业具体管理方法有租客制、包工制、班组承包制、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等。其中租客制工人对租客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强,包工制、班组承包制工人对包工头的依附较弱,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工人人身自由。
——摘编自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材料二威尔斯:这次美国之行,给了我极强烈的印象。旧的金融界在崩溃,全国的经济生活以新的方式在改造。列宁当年曾经说过,要“学习做生意”,要向资本家学习。现在资本家应当向你们学习,以便领会社会主义精神。我以为,在美国,问题是在于进行深刻的改造,是在于建立计划经济,即社会主义经济。你和罗斯福是从两个不同的起点出发的。
斯大林:美国的目的和我们苏联的目的不同。美国人希望不改变经济基础,而在私人资本主义活动的基础上摆脱危机。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不能消灭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无政府状态的根源。……如果不摆脱资本家,如果不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原则,那么你就不能建立计划经济。
——《斯大林和英国作家威尔斯的谈话》(1934年7月23日)
材料三

邓小平在南方视察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古代和洋务派实行公营经济的目的,并分析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
(2)你对威尔斯的观点有何评论?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与国民政府、美国政府的做法有什么本质区别?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的论断较斯大林的思想而言,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震荡最剧烈、最不稳定的时期,发生了社会和政治的“大裂变”。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现代史大事年表(节选)

1894年
日本挑起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康有为等“公车上书”。
1897年
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在《国闻报》上定期发表。
1898年
6月。维新变法开始。9月,那拉氏发动“戊戌政变”。
1899年
秋,山东平原县义和团在朱红灯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
1900年
夏,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浪潮。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1年
9月,《辛丑条约》签订。
1902年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在《苏报》上发表。
1903年
邹容著《革命军》,章炳麟为《革命军》作序。
1904年
华兴会、光复会成立。陈天华著《猛回头》和《警世钟》。
1905年
实行清末“新政”。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1911年
清朝裁擞撤军机处,改设内阁。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1912年
元旦,中华民国成立。2月,清帝退住。孙中山辞职,袁世凯接任。
1913年
3月,袁世凯派人杀害了宋教仁。7月,爆发“二次革命”。
1915年
12月,袁世凯当上了中华帝国皇帝,蔡锷组织护国军讨袁。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
1917年
张勋复辟失败。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
1918年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雏主义的胜利》。

(1)从上表中,可以看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哪几股进步社会思潮?某校高二学生历史学习研究组认为,此表编制者明显忽视了经济文明史部分,据此请加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并说明这几股进步潮流之间存在着哪些联系?
(2)严复译述《天演论》的发表,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兴起,这一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遗产?维新派与革命派的理想蓝图不能实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