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进行历史研究,有一个历史的变迁:从很久之前开始,人们主要“从中国看中国”;近代后日益“从西方看中国”;近期有不少学者提出“从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看中国”。这反映出( )
| A.历史研究的标准可以随意地选择 |
| B.历史认识不具客观性 |
| C.历史认识就是不断地怀疑与否定 |
| D.史学观念随时代变迁 |
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知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
|
()
|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
|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
下列经世致用的思想中,最能体现17、18世纪社会发展潮流的是
|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
|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D.工商皆本 |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
|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
某小组在对古代中国一朝代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曾搜集到以下一条重要史料:“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该小组所研究的朝代
| A.打破了长期实行的世卿世禄制度 |
| B.开始采取分割相权的方式加强皇权 |
| C.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 |
| D.哲理化的儒学思想已逐渐趋于僵化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这种新现象对当时思想界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强调“重义轻利 | B.提出“工商皆本” |
| C.主张“经世致用” | D.批判君主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