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两图分别为明朝北京城和19世纪英国伦敦城布局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城市布局各自的特点以及造成差别的原因,并指出其差别对世界格局演变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美、俄等国在福建开设的洋行攫取了福建茶叶出口的经营权,福建茶商收购的茶叶只能卖给洋行经营出口。英、美洋行甚至通过买办直接到福建茶叶产地,向茶农贷款,控制和剥削茶农。
这一时期茶叶在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咸丰三年(1853年)起,洋行贩运茶叶出口日增,全省出口总值也不断增长。自同治三年(1864年)至光绪七年(1881年),全省年均出口量达70万担左右,光绪七年出口量高达90万担,这时期茶叶出口值约占全省出口总值的90%以上。19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茶叶大量兴起,并以其优质与华茶竞争,福建茶叶生产和出口遭到沉重打击,出口量从巅峰急剧跌落。到20世纪初,跌入低谷,只有10万多担,几乎被挤出国际市场。
(1)鸦片战争后,福建对外贸易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表1福建出口总值在全国所占的比例 表2 福建外贸出口值占本省GDP的比重
年 份 |
比 例 |
年 份 |
比 例 |
|
1952年 |
0.3% |
1955年 |
0.79% |
|
1978年 |
1.9% |
1975年 |
5.10% |
|
1988年 |
3.9% |
1985年 |
7.55% |
|
1990年 |
4.3% |
1990年 |
25.43% |
(2)联系材料二中的数据变化,谈谈你对这一时期福建对外贸易发展的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福建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逐步形成的?
材料三:据福州海关统计,由于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一季度福建省外贸进出口总值157.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9.2%;其中,出口108.3亿美元,进口49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3.5%和29.5%。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你认为福建应如何应对?
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君臣衣着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
——摘自《明史·舆服志》
材料二:“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俱用粱冠,赤罗衣,……凡亲祀郊庙、社稷,文武官分献陪祀,则服祭服。”
——摘自《明史·舆服志》
材料三: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
品序 |
文官 |
武官 |
带饰 |
一 |
仙鹤 |
狮子 |
玉 |
二 |
锦鸡 |
狮子 |
花犀 |
三 |
孔雀 |
虎豹 |
金钑花 |
四 |
云雁 |
虎豹 |
素金 |
五 |
白鹇 |
熊罴 |
银钑花 |
六 |
鹭鸶 |
彪 |
素银 |
七 |
鸂鶒 |
彪 |
素银 |
八 |
黄鹂 |
犀牛 |
乌角 |
九 |
鹌鹑 |
海马 |
乌角 |
——据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
请回答: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君和臣衣着存在两重性,即等级性与场合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2)从材料一二三,得出明朝的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的什么信息?
(3)结合材料全面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明朝的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不同的现象?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1)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社会思潮 |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
主 要 原 因 |
洋务思潮 |
“中体西用” |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
维新思潮 |
||
新文化运动 |
||
文艺复兴 |
(2)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针对如何建设新文化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另—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现代西方文明为基础”。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新文化?
结合有关时代背景,概括指出1960年~1962年与1976年—1978年,中国共产党怎样纠正自身错误的,并指出为什么两次纠错产生了不同结果。从中你可得出什么认识?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各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斗争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分析农民的革命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