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
| A.挽救民族危亡 | B.发展资本主义 |
| C.提倡民主科学 | D.推动实业救国 |
清末以来中国商店的门前往往有下面这副对联:“经营不让陶朱(注:春秋时期大商人)富,货殖何妨子贡贤。”这说明当时社会( )
| A.崇尚“富而好礼” | B.士商地位完全平等 |
| C.鄙视“货殖功利” | D.重农抑商观念废弃 |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诸如福建等沿海省份,“田不供食,以海为生,以津舶为家者,十而九也”。基于这种社会现状,作为一位开明大臣的最佳奏议应是( )
| A.“严禁私下诸番互市者” |
| B.“海禁一严,无所得食,则转掠海滨” |
| C.“露田不准买卖,年老免课,身死还田” |
| D.“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 |
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
|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
|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
张传玺认为,始皇三十一年,颁发“使黔首自实田”令,承认现实土地的占有状况,进行全国性的土地登记,使秦王朝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李永田则认为,这里的“实”字是“充实”之意。据此,关于“使黔首自实田”理解正确的是( )
| A.张传玺否认了战国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
| B.是李永田对秦代土地制度的准确概述 |
| C.李永田认为这是驱民归农的一项措施 |
| D.李永田完全赞同张传玺土地问题的观点 |
《宋史·食货志上一》记载:“(仁宗时)承平寖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此记载所述现象可进一步说明当时( )
| A.官僚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 |
| B.重农抑商政策败坏了社会风气 |
| C.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成为时代主流 |
| D.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