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文,完成小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①则不能励精,险躁②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③,意④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⑤,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注释】①淫慢:过度享乐与怠慢。②险躁:草率、急躁。③年与时驰:年华随着时间流逝而虚度。④意:意志。⑤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解释加点的字词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以光先帝遗德
(3)遂成枯落 (4)非淡泊无以明志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标两处)
淫 慢 则 不 能 励 精,险 躁 则 不 能 冶 性。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 )
A.甲、乙两个选段都分别是诸葛亮对后主刘禅和儿子的劝诫。 |
B.甲、乙两个选段都通过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表达出了父辈对子辈的殷切希望。 |
C.甲段诸葛亮劝诫刘禅要亲贤远佞,做一个赏罚分明的明君。 |
D.乙段是诸葛亮给儿子的家书,也是诸葛亮一生的总结。 |
诸葛亮分别给刘禅和儿子什么劝诫?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乙文中有很多名句流传至今,请选择一句写出你读后获得的启示。
_
_
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出师表》,完成第12—14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以光先帝遗德光: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拔: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⑴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翻译:
⑵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翻译:.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一个成语概括诸葛亮选拔人才的标准。
答:
(四)阅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2-16题。(10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⑴朝服衣冠
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 | B.窥镜而自视下视其辙 |
C.王之蔽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D.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归 |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2分)
[三]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尝①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②。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③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④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⑤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⑥其脑,果腹而去。
注:①尝:曾经②而势稍不及,及:到,到达。③若将,若:好像。④待:防备。⑤飙:像疾风一样。这里指迅速。⑥盬(gǔ:)吸饮。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公将鼓之: ⑵再而衰:
⑶如是者三四次:⑷果腹而去:.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彼竭我盈,故克之。
⑵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⑤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甲文中鲁国军队抓住有利时机克敌制胜是在之时;乙文中的蜘蛛是在蛇之时,乘其不备,置蛇于死地。
.甲文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什么启发?
甲乙两文说明的一个共同道理是
。
[三]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乙】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微斯人,吾谁与归()(4)暂凭杯酒长精神().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甲、乙两文作者都有相同的境遇,那就是都遭受了贬谪的痛苦,但是他们的思想积极乐观,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主要表现在(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甲文:
乙文:.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那么你将会如何面对呢?(3分)
(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俟其欣悦()(2)媵人持汤沃灌()
(3)同舍生皆被绮绣()(4)腰白玉之环().翻译下列文言语句的意思。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请概括。
我的概括:.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我的感悟:.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