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资料一:蚯蚓和小白鼠都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它们都能经训练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某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蚯蚓大约经过200次尝试,才能学会直接爬向食物。
资料二:把一块牛肉分成大小相同的三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个广口瓶中,然后作如下处理:

分组



处理方法
灭菌
灭菌后接种细菌
不作任何处理
保存方法
无菌环境
无菌环境
自然条件

(1)从行为的发生(获得途径)看,蚯蚓和小白鼠昼伏夜出的行为属于               
(2)蚯蚓与小白鼠相比,学习能力较强的是          
(3)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4) 若要证明“细菌能分解有机物”。则只能选择甲组和    组进行对照实验。
(5)甲、乙、丙三组中,牛肉块会腐烂的有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阳同学在课堂上学习了有关酵母菌发酵的知识,对发酵现象产生了兴趣,心想:酵母菌发酵受温度影响吗?回家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两个矿泉水瓶分别编为甲瓶和乙瓶,各装入3克干酵母、10克白砂糖、100毫升不同温度的水,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瓶和乙瓶形成了一组实验,变量是
(2)酵母菌和细菌同是单细胞微生物,它们的最大区别在于酵母菌具有,因此酵母菌比细菌高等。
(3)请举出酵母菌在生活中的用途:

张玲同学的伯父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但工作又比较紧张。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根据下列A.B.C.D.E5种食物(各100克)中除水和无机盐以外的主要成分表,帮他拟定一个较为科学的膳食计划。

食物
糖类(克)
脂肪(克)
蛋白质(克)
维生素A
(毫克)
维生素C
(毫克)
维生素D
(毫克)
A
48.2
7
38
40
12
0
B
18
2
6
3
220
0
C
0.4
90
6
4
7
40
D
52.0
0.1
2.5
0
1
0
E
8. 8
9.5
65
7
10
14

(1)为保证张伯父在紧张劳动后及时补充较多的能量,应该让他多吃食物(填表中的序号)。这类食物中是人体主要供能物质,该物质在人体内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2)张伯父常常牙龈出血,那么他平时应多吃食物(填表中的序号)。
(3)如果张伯父傍晚看不清东西,可建议他多吃食物(填表中的序号)。
(4)张伯父若将食物D作为长期主要食物,会因缺乏维生素D而易患

姗姗小朋友吃苹果,不小心将苹果的种子咽了下去。这粒苹果种子在姗姗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记。它先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点儿将它压的粉身碎骨;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它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同伴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宫,它又差点儿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的,它与一些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最后,它们在姗姗上厕所时,一起离开了姗姗。请你帮这粒苹果种子分析一下:
(1)它在哪里遇到像轧钢机似的怪物?

(2)它在哪里遇到“酸雨”?

(3)又长又窄的“迷宫”是什么部位?为什么许多物质在这里会神秘地消失?

(4)“死胡同”是什么部位?

(5)它在什么地方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

下表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几组实验记录,请在表格内填写实验现象:

试管
加入的物质
(各2毫升)
水温
时间
试剂
加碘后的
现象
1号
淀粉﹢唾液
0℃
10分钟
碘液

2号
淀粉﹢唾液
80℃
10分钟
碘液

3号
淀粉﹢唾液
37℃
10分钟
碘液

4号
淀粉﹢清水
37℃
10分钟
碘液

鱼类受精卵的孵化受水温影响很显著,下列两个表格是某种鱼的受精卵在不同水温中孵化的实验结果:

请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回答:
(1)该种鱼的受精卵在水温为__________℃时平均孵化率最高。
(2)在18℃~38℃温度范围内,平均孵化率与水温的关系是:
在18℃~26℃之间,随水温上升,平均孵化率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在26℃~38℃之间,随水温上升,平均孵化率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3)若将14℃和42℃两组鱼受精卵所处的水温分别逐步调节到26℃,结果14℃组的能孵化出鱼苗,而42℃组的不能孵化出鱼苗,原因是:42℃组的鱼受精卵_________。
(4)水温在18℃~34℃之间时,鱼受精卵平均孵化时间与水温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