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我国快速而神奇的发展进程,带来经济发展奇迹,也带来六千万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父母之痛,是教师之痛,也是我们的时代之痛。
农村留守儿童数据调查 |
||||
有辍学的愿望最终复学的 |
受到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的 |
觉得受歧视、被遗弃的 |
隔代教育、不愿与父母交流的 |
犯罪儿童占青少年违法犯罪比例 |
11.1% |
7.4% |
22.5% |
86.5% |
20% |
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拉开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宏大序幕。《决定》强调依法治国首先就是要依照宪法治理国家、依照宪法执政。提出了“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等新的举措。
(1)材料反映出留守儿童的哪些权利难以得到充分保障?主要是因为什么缺失造成的?
(2)阅读两则材料后,李步青同学认为:建设法治中国,首先就是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请运用相关法律知识评析李步青同学的观点。
漫画赏析 启迪感悟
漫画中的孩子从第一次撒谎到第一次杀人,这一系列转变给我们哪些警示?(至少4点,8分)
战胜挫折走向成功
情境一:七年级女生小丽在全县中学生数理化竞赛中,因有一道拔高题没有解出来,一气之下把试卷撕得粉碎,哭着离开了考场。回到家后,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埋头睡大觉,谁也不理睬。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上课老走神,以致期末考试成绩很不理想。
情境二:某班学生小王在一次期中考试中,把本属自己强项的数学考砸了,他难过地流下了眼泪。试卷发下后,他认真分析了试题出错的原因,把试卷重新做了一遍,为加深理解,还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出错的原因,使这次失败的记录成为鞭策自己的动力。
情境一和情境二共同说明了什么?
(2)请你分别对小丽和小王的行为作出评价。
自立自强 成就人生
材料一:生于1989年的杨彬,就是“5·12”地震中,被压77小时被解救的“可乐男孩”。地震让杨彬不幸失去了双腿,但却没有夺走他的志气。在职业中专毕业后,开起了“北川可乐男孩汽车美容馆”,成为全县154名致残学生中第一个选择自主创业的青年。他表示要干好自己的事业,力争把汽车馆做大做强。
材料二:欣赏下面的漫画。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评价杨彬的行为和漫画中年轻人的做法。
(2)“要干好自己的事业,力争把汽车馆做大做强”这一目标对杨彬今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3)针对漫画反映的主题,结合杨彬的精神,请你搜集两条名言警句,与同学共勉。
维护自尊 共享快乐
随着某网友一条新浪微博的发布,一位卖画的阿婆成了深圳大学学生中的热议话题。十元一幅的彩笔画,阿婆一晚上最多只能画好两幅,有时还没有画好就被买走了,更有慕名而来的学子提前预订彩笔画。尽管处境艰难,但阿婆自尊心很强,不愿乞讨,坚持卖画谋生,凭手艺自食其力。
(1)深圳大学学生为什么通过买画帮助阿婆而不是直接给阿婆钱?
(2)深圳大学学生帮助阿婆的行为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尊重他人?
【享受教育、终身受益】: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逐年增加(如右图),我国全面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
材料二 2013年3月5日,温家宝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注:简称GDP)比例达到4%;将继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我们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1)国家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是为了维护公民的什么权利?
(2)结合材料,谈谈国家为什么要重视教育。
(3)初中阶段正是人的身心和智能发展最为迅速、最为显著的时期,也是我们掌握知识、塑造自我的黄金时期。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时代里,你准备好了吗?请你以“珍惜学习机会”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小论文,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