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X、Y、Z是阳离子,K是阴离子,M、N是分子.它们都由短周期元素组成,且具有以下结构特征和性质:
①它们的核外电子总数都相同;
②N溶于M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③Y和K都由A.B两元素组成,Y核内质子数比K多2个;
④X和N都由A、C两元素组成,X和Y核内质子总数相等;
⑤X和K的浓溶液在加热条件下生成M和N;
⑥Z为单核离子,向含有Z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含K的溶液,有白色沉淀J生成,再加入过量的含K或Y的溶液,沉淀J消失.
回答下列问题:
(1)Y的化学式为 ;N的电子式为 ;
(2)试比较M和N的稳定性:M N(填“>”或“<”).
(3)写出Z和N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从电离的角度看白色沉淀J能溶于过量的含K或Y的溶液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上述六种微粒中的两种可与硫酸根形成一种含三种离子的盐,向该盐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NaOH溶液,出现了如图中a、b、c三个阶段的图像,①写出b阶段的离子方程式: .
②根据图像判断该盐的化学式为 .
普通泡沫灭火器内的玻璃筒里盛Al2(SO4)3溶液,铁筒中盛NaHCO3溶液,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把Al2(SO4)3溶液盛在铁筒中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用溶解度较大的Na2CO3代替NaHCO3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解反应是广泛存在的一类反应,盐的水解即为一例。越弱越水解是盐水解的重要规律,如NaCl不水解,MgCl2水解,而同浓度的AlCl3水解程度比MgCl2高。从同周期中元素金属性递变规律看H4SiO4的酸性更弱,因而SiCl4水解更完全。
(1)请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SiCl4水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PCl5水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g3N2及CaC2与水反应也可看做水解,注意以下规律:
Mg3N2+6H2O===3Mg(OH)2↓+2NH3↑
CaC2+2H2O===Ca(OH)2+C2H2↑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Ca3P2与水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Mg3C2与水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25 ℃时0.1 mol·L-1醋酸溶液的pH约为3,向其中加入醋酸钠晶体,等晶体溶解后发现溶液的pH增大。对上述现象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甲同学认为醋酸钠水解呈碱性,增大了c(OH-),因而溶液的pH增大;乙同学认为醋酸钠溶于水电离出大量醋酸根离子,抑制了醋酸的电离,使c(H+)减小,因此溶液的pH增大。
(1)上述两种解释中________(填“甲”或“乙”)正确。
(2)为了验证上述哪种解释正确,继续做如下实验:向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填写编号字母),然后测定溶液的pH。
A.固体CH3COOK | B.固体CH3COONH4 |
C.气体NH3 | D.固体NaHCO3 |
(3)若________(填“甲”或“乙”)的解释正确,溶液的pH应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已知25 ℃ 时,CH3COONH4溶液呈中性)。
(4)常温下将0.010 mol CH3COONa和0.004 mol HCl溶于水,配制成0.5 L混合溶液。判断:
①溶液中共有________种粒子。
②溶液中有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和一定等于0.010 mol,它们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③溶液中n(CH3COO-)+n(OH-)-n(H+)=________mol。
装置如图1所示,三个连通的烧瓶里盛有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混合气体。然后用夹子夹住橡皮管,把左边的烧瓶放在热水里,把右边的烧瓶放在冰水(冷水)里,把中间的烧瓶放在室温水里,观察混合气体颜色的变化是:左边混合气体受热颜色变________,右边混合气体遇冷颜色变________,中间混合气体颜色无变化。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先将三个烧瓶分别放入盛有室温水的烧杯里,可以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无变化,接着向左边烧杯里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向右边烧杯里加入固体NH4NO3,不断搅拌直至溶液饱和,可以看到,随着固体的加入左边的混合气体颜色变________,右边的混合气体颜色变________,中间混合气体颜色不变。
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中,反应在10至20 min时间内A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mol·L-1·min-1。
(2)在实验2中,A的初始浓度c2=__________mol·L-1,反应经20 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________v1(填“>”、“=”或“<”),且c3________1.0 mol·L-1(填“>”、“=”或“<”)。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