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知法 守法用法】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和路线图。
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的第14个"全国法制宣传日"。 "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材料二:"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有权不可任性"。
阅读上述时事材料,运用《思想品德》课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建设法治"中国为什么必须弘扬宪法精神?
(2)材料二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分析说明题:【承担责任建设家乡】
2014年,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文化、旅游、生态、科技等方面的融合发展,皖南地域文化更加彰显,产业特色更加鲜明,这对皖南地区来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机遇。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为指导,安徽省近年来不断完善区域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随着皖江、皖北、大别山片区和皖南四大区域相继跻身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实现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全覆盖。
(1)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有何现实意义?
(2)如何才能抓住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
(3)青少年应该如何抓住发展机遇?
简答题:【关心社会提高认识】
小华始终关心社会生活、关注国家大事,下面是他选取的两条热点新闻:
新闻一:从2014年开始,国家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10月17日也是国际消除贫困日。数据显示,随着扶贫开发的深入推进,我国贫困人口大量减少。
(1)设立国家“扶贫日”依据的国情是什么?
(2)为什么我国贫困人口大量减少?
新闻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
(3)“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有何有利条件?
(4)“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有何现实意义?
简答题:【学习榜样健康成长】
2014年11月2日下午,象征清华最高荣誉的2014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会在清华大学上演,一名大四学生展示的成绩单震惊四座,赢得一阵掌声,20门学科,除了1门98分、4门99分之外,其他学科都是满分。成绩单被传到网上后引起轰动,网友们纷纷膜拜,称这位大四学生是“清华学神”。这名大四学生叫韩衍隽,系2011年安徽省高考理科总分第一名。韩衍隽学习比较自觉,大学三年在电子系繁重的课业压力下,他还抽出时间,广泛阅读文理史哲经各类书籍,并选修电子、数学、经管等各系课程。韩衍隽的个人目标是: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努力成为钱学森先生所描述的大师级人才,通过基础研究探索人类认知的极限,并将理论用以实践来解决人类文明与国计民生的基本问题。
(1)学神韩衍隽受到了网友们的膜拜,你觉得自己应该从他身上学习什么?
(2)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如何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简答题:
2015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历史将证明,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1)我们的中国梦是什么?
(2)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在我们的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理性面对矛盾是我们成长中的必修课。为此,某班开展了“化干戈为玉帛”的主题班会,同学们收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进入初三以来,面对父母的高期待,小静常常觉得压力巨大、不堪重负。但是遇到矛盾冲突,小静从不顶撞,而是置若罔闻,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材料二:好友近来遭遇亲人病故,一度心情沮丧难以自拔,也不愿告诉别人。面对老师的关心与询问,知道真相的我,是否应该告诉老师,帮助好友走出困境。
材料三:在围绕“你是否会转发微信朋友圈里不知真相的求助帖”这一话题讨论中,同学们产生了矛盾分歧。激烈争辩后,大家一致认同“热心转发的初衷值得肯定,但要理性。小心虚假信息,不要成为骗子的帮凶和谣言的推手,必要时须积极举报”。
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面对矛盾“化干戈为玉帛”应该遵守哪些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