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某规格的小灯泡L和定值电阻R的U-I图象。
(1)图中表示小灯泡U-I图象的是 (填序号)。
(2)若它们串联、并联时总电阻的值分别为R串和R并,请在答题卷对应的图上坐标区域内画出它们的U-I图象(R串、R并得 U—I图象分别用③和④表示)。
(3)当它们分别以串联和并联两种方式接在同一稳压电源(已知电源电压不高于10V)两端时,从电源流出的电流变化了O.45A。求该稳压电源的电压及并联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小丹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所用电学器材如下:电源( )、额定电压为 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约为 )、电流表( )、电压表( )、滑动变阻器 标有“ ”、滑动变阻器 标有“ ”、开关、导线若干。
(1)进行实验
①连接电路时,应选用滑动变阻器_____(选填“ ”或“ ”)进行实验,电流表量程应选_____(选填“ ”或“ ”)更合理。
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 ,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别低于、等于、高于额定电压,记下电压值和电流值,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把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格里。
次数 |
电压U/V |
电流I/A |
电功率P/W |
小灯泡亮暗情况 |
1 |
2 |
0.2 |
较暗 |
|
2 |
2.5 |
0.22 |
正常 |
|
3 |
3 |
0.24 |
较亮 |
(2)分析与归纳
由表格中数据可得:
①小灯泡额定功率为_____ 。
②小灯泡亮度由_____功率决定。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丹同学在缺少电压表的情况下,为了测量另一个额定电流为 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未知)保持不变。请完成实验步骤:
①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电流表示数为 。
②断开开关,用 的定值电阻替换灯泡,滑动变阻器滑片 _____(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保持不动”)。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为 。
③将滑动变阻器滑片 移到最左端,电流表示数为 ,可得电源电压为_____ 。
④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 。
“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准备的电学器材如下:电源( )、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标有“ ”、定值电阻( )、开关、导线若干。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
①某同学_____开关,按如图甲所示电路图连接实物。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向零刻度线左侧偏转,如图乙所示,则电路连接出现的错误是__________。
②纠正错误后开始实验,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 向_____(选填“左”或“右”)滑动,使电阻 两端电压由 逐渐增大到 ,读出所对应的电流值。其中第二次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为_____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序 |
1 |
2 |
3 |
U/V |
1.5 |
2 |
2.5 |
I/A |
0.15 |
△ |
0.25 |
③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_____比。
④善于预习的小辉,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同学所用的定值电阻阻值为_____ 。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
①将 的定值电阻接入A、B两点间,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使电压表示数为 ,读出电流表示数。
②接下来用 的电阻替换 的电阻,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使电压表示数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时,读出电流表示数。
③将实验器材中_____(选填“ ”或“ ”)定值电阻接入 两点间,无论怎样移动滑片 都无法完成实验。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如图甲所示,杠杆处于静止状态。为方便测量_____,应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给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设右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为动力 ,左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为阻力 ;测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 和阻力臂 ;把 的数据填入表格中。改变动力 和动力臂 的大小,相应调节阻力 和阻力臂 ,再做几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
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 |
1 |
0.5 |
0.3 |
1 |
0.15 |
2 |
1.5 |
0.1 |
3 |
0.05 |
3 |
3 |
0.1 |
1.5 |
0.2 |
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_____(用 表示)。
(3)如图乙所示,在_____(选填“A”、“B”或“C”)点竖直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拉时,可使杠杆保持水平位置平衡,此时杠杆属于省力杠杆。
(4)在完成实验后,小辉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完成了老师提出的问题。如图丙所示,轻质杠杆可绕 点转动,它的中点挂有 的重物,在杠杆右端用竖直向上的力 _____ ,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_____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并旋动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烧杯中装入适量的盐水,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如图甲,烧杯和盐水的质量为_____ ;将烧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_____ 。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质量为 ,则盐水的密度为_____ 。
(3)某兴趣小组成员小辉看到一个小木球漂浮在水面上,想知道小木球的密度,与同组成员讨论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正确测量小木球的质量 ;
②在量筒内盛适量水,读出水面所对刻度 ;
③将铅笔 和铅笔 固定成如图丙所示的形状,放入量筒内的水中,直到铅笔B的下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如图丁所示,读出水面所对刻度 ;
④取出铅笔,将小木球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漂浮,用固定好的铅笔 和铅笔 将小木球压入水中,直到铅笔 下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如图戊所示,读出水面所对刻度 ;
⑤小木球的密度表达式为: _____(用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水的密度用 表示);
⑥实验评估时,小辉提出,若考虑小木球“吸”水,铅笔不“吸”水,会导致小木球的密度测量值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已知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
(1)实验时,要将_____(选填“蜡烛”或“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到同一_____。
(2)如图所示,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实像,像距为_____ ,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成像原理制成的。
(3)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右移动 ,光屏移动到_____ 的刻度线处,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实验中,由于蜡烛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位于光屏的_____(选填“上半部”或“下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