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
| B.有利于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
| C.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 |
| D.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
翻阅西方思想史,我们会发现“人文精神”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下列能反映宗教改革时代人文精神内涵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
| C.“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 D.“人因为自己的善行而得救” |
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 | 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 |
| C.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 | 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 A.书法 | B.绘画 | C.戏剧 | D.杂技 |
自明清以来,小说就在中国老百姓之中广为流传。康有为甚至认为,在那个时代,“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如小说何。郑声不倦雅乐睡,人情所好圣不阿。”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商品经济发展②市民阶层壮大③小说的世俗性④重农抑商观念
|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宋代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
| 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
| C.中国绘画注重表现精神风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 |
| 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注重写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