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在地方设置通判 ③明朝的内阁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
西餐传入中国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西餐文化,下列关于西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人大批来华传入中国 |
B.烹饪方式和就餐礼节与中餐有明显差异 |
C.西餐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摆上百姓的饭桌 |
D.西餐馆由外国人经营,顾客主要是归国华侨 |
服饰是社会变迁的特殊载体,对下表理解最准确的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50年服装发展简表
时间 |
服装的主要颜色和用料 |
主要服装 |
特点变化 |
温馨的50年代 |
蓝、灰、黑、土布 |
列宁装、布拉吉 |
|
革命的60年代 |
绿、卡其布 |
军装 |
以加工布料为主的衣着消费 |
初醒的70年代 |
颜色搭配有对比,棉布、条绒 |
军装 喇叭裤开始流行 |
|
开放后的80年代 |
多种颜色搭配, 多种布料 |
旗袍、西装、 两用衫、裙子 |
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的衣着消费 |
五彩缤纷的90年代 |
颜色可以任意搭配, 各种高档服装面料 |
服装种类繁多 |
个性化、成衣化、高档化的衣着消费 |
A.政治变革对服饰没有明显影响
B.经济发展是服饰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C.服饰变化反映了政治、经济的发展
D.服饰变化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演变
原先的学堂,上课开始之前,学生有拜孔子、拜先生的礼节,后来代之以上课铃声响起,全班学生起立,并问候“老师好”,老师鞠躬还礼。这种变化最有可能开始于
A.唐宋时期 | B.明朝后期 | C.民国初年 | D.新中国成立后 |
近期有关女子抗战的电视剧热播,如《女子炸弹部队》《女子别动队》《战火四千金》等,展示了抗战时期中华儿女的热血激情。这些电视剧主要反映了当时
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 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
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 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
“l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4亿元,是l978年的3倍;实现利税226亿元,是l978年的72倍;实现利润26亿元,是l978年的9倍,平均每年递增122%,超过世界500强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这说明了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作用 | B.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正确性 |
C.对外开放格局促进国企发展 | D.国有企业是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