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小明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5次测量,测得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
动滑轮重G动/N |
物重G/N |
钩码上升高度h/m |
动力F/N |
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m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
1 |
0.5 |
1 |
0.1 |
0.7 |
0.3 |
47.6 |
2 |
0.5 |
1 |
0.2 |
0.7 |
0.6 |
47.6 |
3 |
0.5 |
2 |
0.1 |
1.1 |
0.3 |
60.6 |
4 |
0.5 |
4 |
0.1 |
2 |
0.3 |
66.7 |
5 |
1 |
4 |
0.1 |
1.6 |
0.5 |
① |
(1)请根据前四组数据,在图甲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
(3)表格中编号①处数据应为 ;
(4)由表中第1、2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无关.
(5)由表中第3、4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摩擦和 有关.
(6)有的同学认为:“机械越省力,它的机械效率越高”.分析表中数据,你认为这句话是 的(填“正确”或“错误”).
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将质量均为200g的煤油和水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并测出煤油和水的初温,然后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每隔2min记录一次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1)实验中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__(填加热时间或升高温度)来控制物质吸热相同。通过比较 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2)由记录表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吸收相等热量,升温较快的是 ;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 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得出物质的吸热能力与____________有关。
(3)煤油升温到25摄氏度时吸收的热为_________________J
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实验的原理是 ,实验时所需的测量器材是秒表和 ,此次测量,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m/s。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本领。
(1)安装实验器材的顺序: (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
(2)依据小明的探究方案,实验探究过程中,除了选择相同规格的烧杯和酒精灯之外,还需要控制不变的量有哪些?
(3)实验探究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加热时间t/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水的温度/℃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食用油的温度/℃ |
30 |
32.5 |
35 |
37.5 |
40 |
42.5 |
47 |
47.5 |
50 |
52.5 |
55 |
在这些数据中,哪一个最可能是由于测量或者记录的疏忽而产生的错误?分析实验资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江涛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相同、 _______相同的水和煤油。
(2)实验中搅拌器的作用是:使液体___________;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发现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得____(填“高”或“低”),这表明_____吸热本领更强。
图1所示是探究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左右两图中,除杯内分别装的是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外,其余都相同。
(1)完成该实验还需要_________,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内食用油和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选填“相同的”或“不同的”)。
(2)亚飞通过分析与思考后,将实验装置加以改进,如图2所示。与原来相比,改进后的优点是更容易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图2的实验操作中存在一处错误是没有控制__________________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