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小明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5次测量,测得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动滑轮重G/N
物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动力F/N
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
0.5
1
0.1
0.7
0.3
47.6
2
0.5
1
0.2
0.7
0.6
47.6
3
0.5
2
0.1
1.1
0.3
60.6
4
0.5
4
0.1
2
0.3
66.7
5
1
4
0.1
1.6
0.5

 

(1)请根据前四组数据,在图甲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
(3)表格中编号①处数据应为      
(4)由表中第1、2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无关.
(5)由表中第3、4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摩擦和           有关.
(6)有的同学认为:“机械越省力,它的机械效率越高”.分析表中数据,你认为这句话是      的(填“正确”或“错误”).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杠杆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表列出的是在进行实验探究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请你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填写在表中对应的空格里。

题号
实际问题
解决方法
(1)
为了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按亮激光小手电,但不能直接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
__________________
(2)
探究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敲鼓时,不易观察鼓面振动的幅度。
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实验.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
(2)小华先将电流表接在L1所在的支路上,闭合开关后,看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
(3)排除故障后,她测出了L1、L2支路和干路上的电流分别为I1、I2和I,电流表示数如图中甲、乙、丙所示,可读出:I1=0.5A,I2=A,I=A.根据测量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你认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路电流的关系是:.(写出关系式即可)

(4)为了验证结论的普遍性,可采用的方法是:

小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粗略测量蜡烛的热值q,图中A为穿有小木棍的容器(内装有水),B为下部开了许多通气孔的罩子.[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1)要完成本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还必需的测量工具是
(2)某次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则粗略测得这支蜡烛的热值q = J/kg.

物理量
测量值
容器中水的质量m/g
150
容器中水的初温t1/℃
25
容器中水的末温t2/℃
40
燃烧前蜡烛的质量m1/ g
20.6
燃烧后蜡烛的质量m2/ g
20

(3)小华通过本实验测出的热值会比真实值更,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写一条即可).

小明为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水和煤油分别装入烧杯中,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水和煤油,实验装置如图.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图甲中):先调整固定位置,再调整固定的位置(两空均选填“A”或“B”).
(2)小明的实验中有一处错误是
(3)改正错误后,小明设计了三种方案进行探究,可行的方案是.(填序号)
①加热相同时间,记下升高的温度;
②升高相同的温度,记下加热时间.

探究物体的重力势能(甲、乙、丙三物体的质量关系为:m=m<m,木桩起始位置高度相同)
(1)比较图中A、B两木桩扎入沙坑的深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质量一定时,物体的高度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就
(2)如果在图中所示B、C两木桩扎入沙坑的深度相同,(选填“能”、“不能”)说明乙、丙的重力势能相同,你的理由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