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亮同学做测定“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实验时所用器材有电压为6V的电源、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于1W)、滑动变阻器(50Ω 1A)、以及符合实验要求的电表、开关和导线.如图甲所示是小亮同学没有连接完整的电路.
(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2)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的电路连接完整.
(3)小亮同学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故障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4)小亮同学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同时,眼睛应注视 .
A.小灯泡亮度
B.电压表示数
C.电流表示数
D.滑动变阻器滑片
(5)小亮同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处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2V,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时,应将滑片P向 端移动(选填“A”或“B”).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此时小灯泡的电阻是 Ω.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外,还有 的作用.
(6)小亮利用该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他将小灯泡换成多个定值电阻R,保持电压表示数始终为如图丙所示,多次更换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R,并记录各次电流表的示数,若不更换其他器材,为了能够完成实验,更换的电阻阻值不能够大于 Ω.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现律”的实验。
(1)前面学过,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提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 有什么关系?
(2)如图甲,小明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 。
(3)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若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刻度 位置处不变,把蜡烛放在刻度 处,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
(4)如图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 和物距 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 。当 时,物体移动速度 (选“大于”、“小于“或“等于” 像移动的速度,当 时,物体移动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像移动的速度。
下面是小和小辉等同学进行的电学实验。
(1)小彬为了“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①请你在甲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电路的连接。
②小彬看到了同学在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指针偏向“0”刻度线的左侧,原因是 ;
③小彬先将 的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再将 的电阻换成 的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 。
④小彬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把 的电阻换成 的电阻,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适当向 (选填“左”或“右” 端移动。
⑤小彬将据记录在表格中,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
电压 |
2 |
||
电阻 |
5 |
10 |
20 |
电流 |
0.4 |
0.2 |
0.1 |
(2)小彬将电阻换成标有“ ”字样的小灯泡,测量其额定电功率。
①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电压表电流表均无示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滑动变阻器 (选填“短路”或“断路” ;
②排除故障,继续实验,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 .额定功率是 。
(3)小辉同学准备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检查实验器材时,发现缺少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均标有“ ”字样,小灯泡的额定电流是 ,于是他利用现实验器材,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图。请你帮助小辉完成实验:
①闭合开关 ,开关 接 , 阻值调到最大处, 阻值调到0,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
②将 的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 ,开关 接 , ,小灯泡正常发光;
③保持 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变,闭合开关 ,开关 接 , 滑片仍在阻值最大处,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
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欣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次实验,让铁球从同一斜面上某处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铁球与纸盒在水平面上共同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要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应保证铁球达到水平面的 相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使小球 ;
(2)选用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质量相同时, 。
(3)三次实验中,碰撞前动能最小的是图 (填“甲”、“乙”或“丙” 中的小球,原因是 ;
(4)小欣同学联想到“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也用到了斜面,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比较在不同表面滑行的距离(如表),小车在三个表面克服摩擦力做功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将做 运动。
表面 |
毛巾 |
棉布 |
木板 |
摩擦力 |
最大 |
较大 |
最小 |
小车运动距离 |
最近 |
较远 |
最远 |
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试管里装有适量的 (选填“冰块”或“碎冰” ,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 ,而且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
(2)如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给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段的物质处于 状态,图象中 点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点的内能。
(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得到图象中的 段。由此判断可能是液面上方的气压 (选填“高于”或“低于” 个标准大气压;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 沸腾。
小文和同学们到实验室探究光学实验: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小文选取了两个外形相同的蜡烛 和 ,将蜡烛 放在薄玻璃板前点燃,小文应在蜡烛 (选填“ ”或“ ” 的一侧观察,同时移动蜡烛 ,使它和蜡烛 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在确定像的位置的同时也证明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的大小 ;
(2)将蜡烛向右移动,重复上述实验过程,会发现:物体靠近平面镜时,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3)在老师启发下,小文将玻璃板换成凸透镜,将蜡烛 换为光屏、“探究凸透镜像规律”的实验,如图乙所示,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
(4)小文把蜡烛移动到光具座 刻度线处,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要使像变晰,光屏应向 (选填“左”或“右” 适当移动、此时光屏上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
(5)在上述(4)操作的基础上,老师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小文发现当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由此可知,老师的视力情况属于 (选填“近视”“远视”或“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