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重要的是阅读力而非阅读率
①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读书日期间,有人对“你读了几本书”进行了一番调查,结果发现阅读率明显下降。我认为,这样的调查也有失偏颇,因为时代在发展,很多阅读已不再依靠纸质,而是在网上进行的。纸质阅读率的下降并不能说明整体阅读率的下降,也不能代表人们就远离了读书,我们不能仅凭纸质图书的销售下降就认定现在的中国人不爱看书了,只能说明人们的阅读生活正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②但是中国人的阅读的确出了问题,而且是大问题。不管是纸质的阅读还是泡在网上的所谓“阅读”,所花的时间不少,但收获并不大,大多是一种“娱乐化、低智化”的阅读。对很多人来说,阅读率可能并不低,但阅读力却在萎缩。所以, 阅读力比阅读率更值得关注。
③所谓阅读力,是指对文字为主的精神产品识读、理解和消化的能力。很长时间以来,鲁迅著作一直是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指明灯,但如今鲁迅的著作在中学教材里被削减,甚至成了很多青年学子的阅读障碍,这就反映了如今阅读力的下降,因为鲁迅著作恰恰是需要用心去读的,需要费点脑力才能读懂它。
④造成阅读力下降的一个原因,是人们认识上的误区,认为阅读仅仅是为了实用而已。能掌握一门实用的手艺,能考上名校,能找个工作,就是阅读的全部目的。因此,对如何从阅读中获取真知灼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嗤之以鼻。其实,培养一个会思考的脑袋,才是阅读的最重要目的。
⑤造成阅读力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以微博为代表的“低智化”阅读方式的流行。传统的阅读习惯正在慢慢消失:读图代替了读文,读屏代替了读书,读博客代替了读经典,读故事代替了读思想……于是,“轻阅读”“浅阅读”“软阅读”成了流行风景。热衷于微博阅读的人群,除了获得短暂的感官快感外,又能得到多少的思想升华?
⑥我以为,阅读力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也表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当今社会,文化作为软实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衡量标志之一,而国民阅读力作为文化软实力的基石,直接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强弱。所以,最重要的不是阅读率而是阅读力,是怎么读和读什么!                                           (摘自光明网,有删改)
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结合文中观点,你觉得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力?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深层阅读理解(共10分)
小巷
贾平凹
这是一条窄窄的小巷。 原住着一群瞎子。他们没有汽车,也没有自行车。这个都市越来越现代化,他们的交通东西依旧是一根竹棍。笃笃,笃笃,奇异般的竹棍,再不长叶,也不生根,却是他们的神经和眼睛,在两边工场院墙高高的相夹的几百米的甬道里,他们步步往里走。甬道永久是湿润的,暗的,白天没灯,黑夜没灯,他们似乎是绝缘体,光明对付他们是不存在的。
窄窄的小巷,被人们久久地遗忘了。一年,两年,大人不到那里走,小孩也不到那里走,偶然有三只蝴蝶形的鹞子飘进巷子,却挂在了巷子深处的屋檐上,无人走取,就连续倒吊在那里了。巷道里草漫了上来,渐渐覆盖了那陈腐的四方砖块。
今年春天,都市的上空又飞起了蝴蝶形的鹞子,寂寞了一个冬季的天空,显得明快了。忽然,这条窄窄的小巷口,拥满了人,都在瞧那墙上的一个牌子,牌子上写着:盲人推拿所。
消息爆炸了整个都市,都在传说:这群瞎子并没有默默地逝去,几年里默默地学成了推拿术,可以治好多好多的病症。
这个城市的病人毕竟多。病急乱投医,就有人进了这窄窄的小巷。一个,两个,十个,八个……瞎子们果然正在那里备有推拿室。
他们一次一次推拿得满头大汗,病人一次一次感慨病情减轻,究竟康复了。于是,一群一群的病人赶来,从小巷往里走,弯腰的,弓背的,拐腿的,歪脖的,这些在生活中痛苦、失去了人生乐趣和理想的患者,走一步,退半步,不晓得这个小巷的深处将是一个什么世界?
不久,一群一群的人从小巷深处走出来,他们都好了。那里是一个修缮的世界,修缮师就是一群黑黑暗的精灵。小巷里的草一天天踏下走了,又露出了那陈腐的四方砖块。
但是,他们都感到奇怪:这巷道里,那病房里,全挂满了电灯,黑夜里在亮着,白天里也在亮着。
“黑夜和白天于我们都是一样的。”瞎子们说。
“那怎样会一样呢?”
“过去是一样的黑暗,如今是一样的光明。”
“那你们能瞧见吗?”
瞎子们却笑道:
“请问,你的眼睛能瞧见你的眼睛吗?”
“不能。”
“是的,眼睛是瞧别人的,灯是我们的眼,所以我们瞧不见,但它却瞧见了别人,别人也瞧见它了。”
这灯就连续这么日昼夜夜地亮着。
日昼夜夜,患者从这窄窄的小巷往里走。他们沐浴着光耀的灯光,往前走,走向生活的深处。
这是一条窄窄的小巷。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 2008年第7期〉
、阅读选文后,正在下面方框中补全故事情节。(2 分)
小巷盲人被人遗忘→→小巷盲人正在巷道里挂满点灯
、文中语言形象生动,还富有哲理请你赏析对下面画线的句子。
(1)那里是一个修缮的世界,修缮师就是一群黑暗的精灵。


、结合文中具体的事例分析小巷盲人是性格特征。(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2分)


、文章以“这是一条窄窄的小巷”结尾,谈谈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2 分)


.盲人为什么要在白天黑夜都点灯呢?

(四)【说明园苑】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后面17—18题。(共5分)
“超级月亮”与地震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海岸附近发生了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瞬间,无数人丢失了生命。人们不禁把这些灾难和“超级月亮”扯到了一起。
所谓“超级月亮”,是指月亮距离地球近距离的状态,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8日报道,2011年3月19日,月球将到达19年来距离地球最近位置,届时它与地球的距离将仅有35万多公里,看起来会异常巨大。此事在天文学界引发一场争论:许多人担心,“超级月亮”会带来极端天气甚至大灾难,比如:历史上1955年、1974年、1992年和2005年出现“超级月亮”时,都没什么好事,发生过飓风、海啸等极端气候现象。今年3月8日,河南周口市太康县、扶沟县、西华县交界处发生4.3级地震。3月10日,云南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
然而众多科学家却声称,这种担忧只是杞人忧天,甚至是“业余科学家”的“阴谋论”。国际射电天文学中心的专家彼得•惠勒表示,“即便发生火山和地震,也是因为地球自身的原因。地月之间的距离变近只会影响潮汐”。
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呢?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萧耐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天,地球受到月球的引潮力最大,这样大的引潮力必定会引起天气变化。日本地球科学与防灾研究所的地震学家田中则从1977年至2000年间全球发生的里氏5.5级以上的板块间地震中,调查了2207次被称为“逆断层型”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等记录,以及与发生地震时月球引力的关系,结果发现:地震发生的时间,与潮汐对断层面的压力有很高的关联性,月球引力作用促使断层错位时,发生地震次数较多。田中认为:“月球的引力只有导致地震发生的地壳发生异常变化的作用力的千分之一左右,但它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它是地震发生的最后助力,相当于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其特征是
、文中最后一段划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三)【哲理小品】阅读下面小品文,完成后面17——18题。(共4分)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看到正所长飘过水面时,他的反应是“”,看到副所长飘过水面时,的反应是“”(2分)
、仔细品读短文,理解文意,请写出读后得到的启示。
我的启示:

(四)【阅读科技小品】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地震中房子不倒的秘密
  南美的智利2010年2月经历了8.8级超强地震,人员和建筑物的损失却很小。为此,许多人来到这个处于全球最活跃地震带上的国家,寻找该国建筑“坚不可摧”的秘密。
  “低矮结实的建筑是智利抗震的法宝”实则是一种猜想。人们发现,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新城区街道两旁高楼林立,频繁的地震并没有影响这个南美大都市的现代化建设。当地人说,随着智利建筑抗震技术的不断提高,近年来首都地区并没有因为地震而刻意少建高楼。
  智利是全世界建筑标准最严格的国家。智利建筑协会副总裁贝桑松介绍说,1940年,智利政府正式出台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标准,每一次大地震后就会进行重新修订。从1985年到现在,智利共建起2000座9层以上的高楼,在2月的地震中只有33栋遭到结构性破坏。
  智利建筑的抗震理念不是让房屋用钢筋铁骨去硬扛,而是尽可能缓冲、释放地震威力,最大限度保全建筑。智利把地震分为三个等级。规定在低等级地震中,房屋不应受到任何损坏;中等级地震,建筑结构允许出现可修复的损坏;在高等级的破坏性地震中,结构可以损坏,但建筑物不能倒,疏散通道必须畅通。总体来说,就是“震而不破,破而不倒”。
  按照这样的设计思路,该国建筑业广泛采用一种被称为“强梁弱柱”体系的抗震设计。根据这种设计的要求,建筑的主要支撑是钢筋混凝土的立柱,柱子通过钢制的框架加固。钢筋混凝土的横梁与立柱连接起来支撑地板和天花板。当地震发生时,横梁末端的混凝土会随着地震的冲击而发生碎裂,大量释放地震能量,使钢筋混凝土柱子的钢制框架得以保存,能够直立不倒,从而保证整座建筑主体不会坍塌。
  矗立在圣地亚哥的智利第一高楼Titanium塔同样具备独特的抗震性能。这栋地上52层、地下7层、高达192米的摩天大厦在2月的大震中完好无损。这是因为,由于圣地亚哥经常遭地震侵袭,该建筑的地基用65根50米的钢筋水泥桩固定,使其能承受9级地震。大厦的主体建在稳定牢固的地基和框架之上,由加固的混凝土和钢筋、花岗岩和铝等材料构成。此外,在大厦底部有21个钢制减震器,每个高达10米。这些减震器其实就是呈对角线状的能量消散器,能够吸收震颤引发的30%的能量,并减少地震或强风造成的扭曲变形和压力。与那些没有能量释放器的建筑物相比,这座建筑在地震能量释放后遭受的压力减轻了50%。它的设计师说:“在智利建房子,你可以在一些杂费上节约,但绝不能在结构的稳固性和建筑质量上省钱。”
  智利建筑协会的建筑师布尔内斯说,从抗震角度来讲,水泥标号、钢筋强度等材料要求更高,但抗震建筑和非抗震建筑的成本就差3%到5%,基本影响不到开发商的利润。智利之所以鲜有豆腐渣工程,关键还在于建筑过程中对标准的严格执行和监督管理。
  智利人笑称他们的防震意识是基因里遗传的,从上学起,学校就每年定期举办防震演习,帮助孩子们学习躲避、疏散和逃生的知识。在智利,无论是私企还是公共机构,每年至少要为所有员工举行一次紧急情况疏散培训。游客曾在智利参观一家大型肉鸡养殖厂,进门填写访客登记表时发现,表上明确告知可能出现的地震紧急情况,并标出工厂逃生路线示意图。
、智利的建筑在地震中“坚不可摧”的秘密是什么?

、文章最后一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圣地亚哥的第一个高楼Titanium塔没有在2010年2月的地震中倒塌的原因。

汤姆的午餐
在加利福尼亚州某中学有一个班,学生顽劣异常。
刚从大学毕业的露茜主动请缨,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校长问她:“你知道你正在要求的是什么吗?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位老师能够管得住这个班的学生呢!”露茜注视着校长,坚定地说:“如果您同意的话,我愿意接受这个挑战。”
第二天早上,露茜就站在了这个班的学生面前。她说:“淘气包们,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班主任了。我知道,想让你们每个人都很优秀,仅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办不到的,我必须依靠你们的帮助!”
坐在最后一排的是一个又高又壮的男孩,同学们都叫他“大个子汤姆”。他听露茜老师说到这里,就低声对他的同桌说:“嘻嘻,我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就能把小个子汤米揍扁。”
露茜老师笑了笑,说:“不过,我将允许你们自己制定班规,并将你们的创意写在黑板上。”学生们很兴奋,不一会儿,就在黑板上列出了10条班规。然后,露茜老师就“若违反这些班规该如何处治”向学生们征询意见。汤姆站起来说:“如果谁违反了班规,他就应该脱掉衣服,让您在他的后背上打10木板!”早已习惯了恶作剧的学生们自然是一呼百应。
在接下来的两三天里,一切都很平静。但是到了第四天中午,汤姆却在教室里暴怒了,原因是他的午餐竟然被人偷吃了!此事涉嫌“偷窃”,露茜老师立刻就此事展开了调查。事情很快便水落石出:是小个子汤米偷吃了。汤米也承认确实是他拿走了汤姆的午餐。于是,露茜老师就问他:“你知道你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吗?”汤米眼含泪花,点了点头。
汤米这几天穿的是一件厚厚的外衣,他向露茜老师乞求说:“我有错,我愿意接受惩罚,但是,请不要让我脱掉外套。”还没等露茜老师开口,汤姆就气势汹汹地命令道:“你必须脱掉你的外套!”没办法,小家伙开始动手解他身上穿的那件旧外套的扣子。当他脱下外套的时候,露茜老师看见他没有穿衬衫。更糟糕的是,她看见那件外套里面隐藏的竟然是一个极其虚弱和干瘦的躯体。
露茜老师问汤米为什么不穿件衬衫。小个子汤米回答:“我爸爸死了,我们家非常穷。我只有一件衬衫,可妈妈今天把它洗了。”
露茜老师站在讲台上,看着这个脊骨和肋骨都从皮肤底下凸出来的后背,她实在不忍心将那根硬硬的木板打在这样一个后背上。但是,她知道她必须执行对他的惩罚,否则,孩子们今后将不会再去遵守那些班规。因此,她狠了狠心,扬起了手中的木板。
就在这时,原本气急败坏的汤姆再次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问老师:“班规里有没有说别人不能替犯错者挨打?”露茜老师想了一想,说:“没有。”
汤姆说:“那好,我愿意替汤米接受惩罚。”说着,他脱掉了外衣,冲老师弯下腰来。
“你有没有搞错?他吃了你的午餐啊!”
“嗯,我知道,可他实在太弱小了……”大个子汤姆轻声说。
露茜老师心里百味杂陈,但她还是打在了那个结实的后背上。一下,二下……教室里寂静得只能听到木板发出的“叭叭”声。尽管露茜老师竭力控制着自己打下去的力气,但打到第五下的时候,那根旧木板突然从中间断成两截。
露茜老师再也忍不住了,把脸埋进她的手掌心里哭了。哭着哭着,她听到教室里一阵骚乱,抬起头,她发现所有学生都在用手抹眼泪,而且她的面前竟然多了几个脱掉了上衣的后背!
“你们都是好样的!”露茜老师显然被眼前的一幕感动了,“从今天这件事上我发现,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是优秀的,我们的班级也很快会进入优秀之列!”全班同学都含着热泪鼓起掌来。
(作者:李荷卿,有删改)
.请你用一句话概述小说的高潮部分。
.读划线句子“露茜老师心里百味杂陈”,结合上下文,揣摩露西老师此刻心里想到了什么?
.读划线句子“教室里寂静得只能听到木板发出的‘叭叭’声”,说说这是什么描写方式?有什么作用?
.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并简述其性格特征。
.露西老师说“我们的班级也很快会进入优秀之列”,她的自信来自哪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