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用“动商”诠释校园足球
王宗平
①国务院日前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把校园足球作为中国足球改革的重要环节。为什么会选择校园足球呢?动商,这个与智商、情商一并阐释健全人格的新理念,或许能从另一个角度诠释选择校园足球的历史必然性。
②什么是动商?为什么提出动商理念?动商,就是一个人的运动商数。动商的提出与国人对体育的偏见不无关系:在许多国人心目中,体育就是竞技体育,就是金牌。竞技体育本来是精英体育,金牌本应是荣耀。然而建国以来,我国竞技体育脱离了教育体系的正轨,运动员只注重训练而忽视文化教育。运动员除了掌握某项运动技能外,几乎一无所长,一旦退役则无法适应社会工作和生活。
③其实,竞技体育只是体育最小的一个范畴,体育更广泛的外延是校园体育、社会体育,也就是全民健身。动商就是要把体育本来就包含的校园体育、社会体育与竞技有机融合在内,改变人们对体育片面的认识和偏见。
④校园足球,本应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很多校长、老师、家长的眼里,踢足球的都是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因而千方百计阻止学生踢球。校园里没有了足球,足球人口就没有了依托,竞技足球就失去了根基。校园足球要发展,必须改变人们对足球的偏见。
⑤动商的提出进而重振校园足球,这个过程还有一个使命,那就是让体育回归教育,让校园足球发挥教育功能。如今,中国体育正面临着一个悖论:一方面人们对体育充满了偏见,另一方面青少年体质却连续下降;增强体质必须靠体育锻炼,而对体育的偏见却阻碍着体育锻炼。提出动商的概念,就是要打破这种怪圈。人们总是担心孩子在踢足球中容易受伤,不可否认,任何一种体育运动都有一定的危险,但这种危险并不能阻止人们对体育的追求与向往。相反,正是因为这种危险的存在,人们在运动中培养了冒险的精神,培养了自我保护的能力。
⑥踢足球同样使动商、智商、情商相互促进。在踢球时,球员要综合运用观察、注意、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作出判断并采取相应动作,这就是对智商的培养与锻炼。玩转足球需要球员间的默契配合,而这正是情商培养的有效载体。同样,在踢足球过程中,难免踢别人一脚,或者被别人踹一脚,在碰撞中可以学会说“对不起”和宽容别人。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动商,进而带动智商、情商,就会有益于他们的身心更健康地成长。(选自《中国科学报》,有删减)
文章第②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文章第③段画线句中“最”一词不能去掉的原因是什么?
“校园足球与体育有着类似的经历。”这句话放在文中哪个段落的开头合适?

A.第③段 B.第④段
C.第⑤段 D.第⑥段

对“用‘动商’诠释校园足球的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改变人们对足球的偏见,让校园足球发挥教育功能。
B.让体育回归教育,全面解决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的问题。
C.体育运动既培养了学生冒险的精神,又能使动商、智商、情商相互促进。
D.在踢足球时,踢别人一脚,或者被别人踹一脚,在碰撞中可以学会宽容别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说明对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走出青春迷茫》一文,回答问题。

走出青春迷茫

①那一年,我们刚进入初三,学习的压力陡然增大。乌云总是遮掩着太阳,阳光照不进心灵,青春一片迷茫。

②不知什么原因,我们这群男生突然疯狂地爱上了足球。每天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前半小时到校,畅快淋漓地踢上一场"早球"。上课却成了绝佳的"中场休息",或假寐或小憩,窘态各异,但有一个步调是统一的:下课铃响,冲向操场,抓紧踢球,别无他想。

③我们痴迷足球,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梦想:要为中国足球的腾飞而奋斗!

④然而,在一个不见阳光的下午,我们的"足球梦"戛然而止了。戳破这个梦的是我们的班主任。那天下午上自习课,我们的守门员也许是太疲倦了,趴在桌上呼呼大睡,鼾声如雷,大家的哄笑引来了我们的班主任……结局是可想而知的,班主任默然收走了我们的足球。我们在走廊里徘徊,在教室里踱步,形色恹恹,状如行尸。

⑤忽然一个男生说:"再买一个不就得了。"于是全班男生集资,又买了一个足球。我们像爱护宝贝一样把它藏起来,趁老师不在时偷偷地踢。当然了,纸是包不住火的,第二个球很快也被班主任没收了。班主任正色警告:"事不过三!"梦想再一次破灭,我们又陷入巨大的迷茫。既然不让踢球,精力过剩又无处释放,所以只能打开课本,佯装学习。

⑥那天早上,班里的一位女生向同桌炫耀说:"我昨天去打网球了。"说完,就从包里掏出一个网球,扔向天空。旁边伺机而动的一大群男生一哄而上。大家一瞬间都被点燃了,围着球一顿乱踢,一起笑着、疯着。网球滚向了操场,人群自动的分成两队,比赛开始了。一个网球,想接住都很难,我们却踢得起劲儿。一脚射门,球跑到裤兜里了,守门员摸遍全身才把球找到,大家笑成一团。此时我有点儿开心,又有点儿难过。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模样,不在教室里,不在校服里,就在此刻。

⑦这个网球的归宿和前面的两个足球一样,我们的哄闹惊动了班主任,网球又被没收了。班主任还声明明天晨操后要罚男生到操场跑圈。这一次的没收大家无法接受:不能买球,甚至不能玩网球,那让我们玩什么呢?

⑧第二天晨操后,所有男生都站立在操场上,却一动不动,用静默表达无声的抗议。班主任显然对这一幕有些吃惊,但她并没有发怒,而是开始和我们细细叙谈:"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迷恋过琼瑶的小说,买过所有能买得到的琼瑶小说集,而且发誓要成为像琼瑶那样的小说家。结果呢,下课看上课也看,眼睛近视了,镜片也越来越厚;成绩下降了,还没有一点儿反思的念头……人啊,年轻时迷茫,有青春力气,可能一事无成。真正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要自律,你们就长大了。"

班主任的话语如同晨曦中的那抹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就在那一瞬间,我们醒悟了,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我们迎着阳光起步向跑道跑去。

⑩从那以后,我们很少有人再逃课。我们这个班,创造了学校有史以来最高的高中录取率,我们的名字被学校骄傲地展示在学校的宣传橱窗。

(1)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找出"我们"心理变化的词语,写在下面横线内。

恹恹﹣﹣   ﹣﹣无法接受﹣﹣   

(2)第⑥段"我有点儿开心,又有点儿难过"中"开心"指什么?"难过"指什么?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班主任的话语如同展曦中的那抹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4)我们怎样才能真正走出"青春迷茫"?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阅读《要善于"折叠"自己》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要善于"折叠"自己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做了不同形态的处理。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④_______.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铸就,成长多为浴火重生。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往往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搏斗、与自我较量的过程。多挑战"不可能"才有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摘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3)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你如何把握好"折叠"的学问,让人生更加精彩?

阅读《病毒是如何危害健康的》一文,回答问题。

病毒是如何危害健康的

①"SARS"病毒过后,人们一提到病毒就为之色变,可见病毒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了多大的恐惧感。其实每种病毒只要我们真正了解了它,就会战胜它,病毒也就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了。那么病毒究竟是什么?它的存在又是怎样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呢?

②病毒是一个小颗粒,这个小颗粒共有2层:外边一层是蛋白层,蛋白层里边裹着一层核酸分子,像把守大门的2个士兵,而且每个士兵的职责各有分工。蛋白层不但要保护病毒,还要选择病毒寄生的细胞,核酸分子则像一台计算机,把病毒繁殖后代的全部信息储存记录下来。

③那么,病毒这个小颗粒究竟是怎样生存的呢?原来,通过自然选择,病毒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新陈代谢方式。它先找一个其他的生物细胞,我们称之为"寄主",进入寄主身体后它开始借用寄主的酶系统,为自己服务:先命令酶系统合成病毒需要的蛋白质和核酸;再命令寄主把合成的蛋白质和核酸改造成新的病毒颗粒;这一系列工作完成之后,病毒把寄主分解消灭并一脚踢开,同时把数以千计的新造病毒放出来,这些病毒又按同样的方式不断扩大自已的队伍。

④为什么病毒一定要找一个寄主才能生活,它不能独立生存吗?答案是不能。因为生物存活于新陈代谢的基础上,当新陈代谢终止的时候,生命也就结束了。新陈代谢是生物靠自身体内一系列酶的工作来完成的,一切能够独立生活的生物都有自己的一套酶系统,可是病毒没有,它只有去寻找一个新的生物细胞,再去依靠这个细胞的酶来进行新陈代谢。

⑤既然病毒不能独立生活,那么科学家又是怎样培养大量的病毒用来研究抗病毒的疫苗的呢?他们先把受过精的鸡蛋孵化5~10天,然后,在无菌条件下把这个鸡蛋敲掉一小块蛋壳,再把需要的病毒从这个小孔送进鸡蛋里,用石蜡封好开口,继续孵化。这样就为病毒生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大量的病毒就繁殖出来。预防天花、流感和其他一些病毒的疫苗就是通过这种鸡胚培养法生产出来的。

⑥因为病毒能够在许多生物的细胞内生存,所以我们可以按细胞的种类给病毒分类。寄生在动物细胞内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在细菌(一个细菌为一个细胞)内的病毒,即吃细菌的病毒,叫噬菌体。

⑦经过统计, 人类传染病有 80% 是由病毒引起的,像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艾滋病等甚至流感,这些人类常见病都是因为病毒张狂肆虐所造成的。

⑧在彻底地分析了病毒之后,我们知道避免病毒侵害首当其冲的是斩除病毒寄生的环境根源,让病毒真正地远离我们人类。

(摘自《科学百科大讲堂》有删改)

(1)简要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2)文中第⑦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中第⑥段加点词语"许多"能否删除?为什么?

(4)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到远离病毒?

阅读《正能量助人实现理想》,回答各题

正能量助人实现理想

①人人都有理想,怎样实现理想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无数登上理想之巅者告诉我们:正能量助人实现理想。

②赤子之心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即有大成就的人都有一颗婴儿般单纯、善良、天真的心。但是,许多年轻人是从功利的角度确立目标的。他们选择职业时,往往只看到行业的光鲜和收入的可观,却看不到背后的辛苦和压力。这样的人一旦遇到困难就会灰心丧气,停步不前,何谈实现理想?而赤子之心则能赋予我们追求理想的执着。

③兴趣激情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A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自幼喜爱寻幽探奇,始终对自己钟爱的事业充满激情,遍访名山大川,屡历险境,九死一生,最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可见,只有保持兴趣激情,才能在充满挑战的工作中将理想变为现实。

④团结协作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实现理想的过程是漫长的,奋斗的道路上布满荆棘,只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应对,这就需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研讨,精诚合作才有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年轻人也要抱着合作共赢的心态,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不断朝目标迈进。

⑤责任使命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对年轻人来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代,祖国给了我们很大的舞台,年轻人在唱主角,责任使命让年轻人产生奋进的动力。我们每一个年轻人都应当从现在开始,增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在实现理想的大路上快步前行。

⑥人生是一个不断追求理想的过程,拥有一身正能量的人,更容易克服困难,实现理想。 正如扬起风帆的船,能轻松越过激流险滩,到达繁花似锦的彼岸。让我们用智慧和汗水,聚集更多正能量,"撸起袖子加油干",实现我们的理想,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选文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有哪些?

(3)依次写出文中画线句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里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A   

B   

(4)第⑥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绳子那头》,回答各题。

绳子那头

①我的父亲是一个修理空调的工人。

②暑假的一天,天气闷热,整个城市的空调机都拼命地转着。我感觉实在无聊,便要求与父亲、母亲一起出去干活。父亲原先不同意,但在我的纠缠下,他还是允许了。正午烈日当头,父亲匆匆出门,回来时手里拿着一瓶新买的防晒油,在我身上细细抹了个遍,然后才放心地带着我走出家门。这是我第一次与父亲出去干活。

③我们爬上六楼来到雇主家。了解了空调的问题后,父亲从工具袋中拿出一条毛巾,叠好,围在我的腰上,又拿出一根粗粗的绳子,一头拴在他腰上,另一头在我身上毛巾外面缠了几圈后,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然后,父亲高兴地对母亲说:"这回不用你来了,儿子拉着我就行了。他拉着我,我更踏实,你只管递工具就行。"

④说完,父亲就要从窗户内往外爬。我一把拉住他:"你这是要干啥?多危险啊!"父亲却只是笑笑。接着,他爬出窗户,我照母亲的话,慢慢地放绳子,父亲就这样一点点爬到楼外,吊在距地面十几米的墙上。

太阳仿佛从来没有这样近过,它肆意地释放着热量。大地仿佛是一块红薯,被无情地烘烤着,发出阵阵热气。我站在窗户边,热气迎面吹来,额头上的汗滴总往眼睛里跑。我的胳膊刚碰到窗台就猛地缩回,墙已经被晒得滚烫了。

⑥绳子那头传来父亲的声音:"手套!"母亲慢慢递下一双粗糙的手套。"这么热的天还要戴手套?"我不解地问。

⑦"你爸好出汗,他怕手一滑,工具会脱手掉下去,砸着人可就不好了。"母亲回答说。我握着手里的绳子,听着绳子那头传来的敲击声,眼睛有些湿润。以前我从来不知道父亲做的是这样的工作。

⑧突然,我感到绳子那头重重地下坠,幸好我眼疾手快,迅速地拉回绳子。绳子那头传来父亲的声音:"踩空了,吓死我了……"

⑨"你没事吧?"我和母亲焦急地问。"没事,没划伤,你看儿子劲儿就是比你大。"父亲的话带着笑意,而我却很想哭。

⑩绳子那头喊了声:"把我拉上去一些!"我便用力把他拉回墙边。父亲艰难地爬着,他的双手有些发抖,等到他踩到空调外机上,他的身体全部进入我的视野:皮肤黝黑,深深的皱纹刻入他的额头,两鬓也白了。 我蓦地发现,这么多年,我竟没有如此认真地观察过他。他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可是他才四十多岁啊!岁月啊,你过早地变老了我的父亲!

⑪一会儿,雇主拿来一支雪糕送给正在干活的父亲。父亲接过雪糕,道了声谢。然后,他摘下脏手套,把雪糕袋往衣服上干净的地方擦了擦,递给了我。

⑫"天儿太热,小心中暑,儿子你吃吧。"他笑着说。"我不吃,你吃吧……""让你吃你就吃。"父亲似乎有点不高兴。我拆开包装袋,咬了一口冰凉的雪糕,一般清爽的感觉流遍全身,父亲笑着看我吃完整块雪糕。我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美味的雪糕。

⑬父亲又要下去干活了,我慢慢地放着绳子,我感到一股神奇的力量从绳子那头传来,那是一种亲切厚重的感觉,一种踏实的感觉。

⑭我紧紧地握住手中的绳子,紧紧地拉住绳子那头的人﹣﹣那是一个伟大的人。

(选文有改动)

(1)找出文中最能体现父亲呵护儿子的三处细节,请分别概括。

(2)第⑤段画线句从内容上看属于①   描写,突出了天气②   的特点,侧面表现出父亲工作艰辛。

(3)阅读第⑦一⑨段,思考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①父亲踩空了,心里很害怕,在回答"我"和母亲的询问时,为什么还带着笑意?

②父亲带着笑意说没划伤,还夸我劲儿大,为什么"我"却很想哭?

(4)第⑩段画线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5)父亲是一个普通的空调修理工,为什么"我"却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请写出三条理由。(要求:三条理由合理且不重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