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表为氯化钠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N H 4 C l 溶解度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N a C l 溶解度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1)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
(2)20℃时,100 g 水最多只能溶解 N a C l g ,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之间。
(3)向烧杯中加100 g 水和50.0 g 氯化铵配成50℃的溶液,再冷却到20℃,烧杯中析出固体为 g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摩尔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将一张滤纸(组成元素为 C H O )用 F e C l 3 浓溶液浸润,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红热,最终转化为黑褐色物质。针对该黑褐色物质,甲同学认为其中含有单质铁;乙同学则认为不含单质铁。为验证各自的猜想,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甲同学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的微小气泡产生。如果黑褐色物质中含有单质铁,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乙同学提出疑问:(1)中实验产生的气泡也可能是滤纸碳化后吸附的空气。为此,甲同学又做了(1)中实验的对比实验:,观察到有微小气泡产生,但很快停止。证明(1)中实验产生的连续的微小气泡是由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
(3)通过以上探究,乙同学赞同甲同学的观点,在甲同学的启发下,乙同学提出了另一种证明黑褐色物质中含有单质铁的方法: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现象,说明其中含有单质铁。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用注射器注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在1、2两处中有一处有明显的现象发生,该实验现象是
(3)3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由于的缘故。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后,集体创作了一个小魔术:"变色玫瑰"--用滤纸编制的白玫瑰喷洒无色液体乙后变红,继续喷洒该液体后又变为白色。组员揭密:喷洒无色液体乙前,白玫瑰先用某无色液体甲处理过;喷洒的无色液体乙是由两种液体混合而成的;组成甲、乙两种液体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1)液体乙可能是
(2)液体甲中的溶剂是
(3)玫瑰花由红色变为白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有2~5%的 N a N O 2 ,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人们用 N H 4 C l 溶液来处理此废切削液,使 N a N O 2 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 N a N O 2 + N H 4 C l = N H 4 N O 2 + X .

第二步: N H 4 N O 2 = N 2 + 2 H 2 O .

(1)第一步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
(2)第二步反应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的
(3) N a N O 2 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一位同学取了一瓶井水进行实验,请和他一起完成实验报告:
(1)用烧杯分别取少量井水和蒸馏水,加入适量  ,搅拌.发现蒸馏水中的泡沫多,井水中的泡沫少.结论:井水是硬水.
(2)另取井水加热煮沸,发现有难溶于水的固体生成.
(3)过滤,把得到的难溶固体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现象是  ,并有气泡生成;把生成的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