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题22-1图"的实验常用仪器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F的名称是
(2)若用
加热制取氧气,应选用上述仪器中的
(3)若用废铁片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并装配一个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的装置,应选上述仪器中的
(4)"题22-2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略)。甲酸与热的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①则X是
②氧化铜的颜色变化为
③此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是环保,其理由是
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1)硫酸亚铁常作补铁剂,人体缺铁会造成 (填字母序号).
A.骨质疏松 B.贫血 C.佝偻病 D.夜盲症
(2)铁制品长期使用容易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在铁制品表面镀铬(Cr)可以防止铁生锈,工业上获取镀铬原料三氧化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r2O7+X=2CrO3+Na2SO4+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3)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以及他们和氢元素的位置关系,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小莉提出:上述实验中,省略某些实验也能达到目的.能被省略的实验是 (填字母序号).
②将反应后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中,过滤,向所得滤液中加入铁粉,无气泡产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一定含有硫酸锌 B.可能含有硫酸铜
C.滤渣中一定含有Fe、Cu D.滤渣中可能含有Zn、Fe、Cu.
碳家族是化学世界中最庞大的家族,碳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1)图为元素周期表中有关碳元素的信息,碳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
(2)含碳的化合物被称为有机化合物,有机高分子材料应用广泛.下列用品,利用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
(3)二氧化碳的循环对于地球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其中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工业上用“碳捕捉”技术将CO和CO2混合气体中的CO2捕捉并回收CO,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①反应II分离出的CO2可制成干冰,干冰常用于 ;
②分离室中进行的操作是 ;
③下列有关该捕捉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填字母序号).
A.捕捉到的CO2可制备其它化工产品,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
B.“分离室”中的反应要吸收大量热 |
C.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循环利用 |
D.能量消耗大是该捕捉技术有待解决的问题. |
认识反应规律,控制反应条件,让化学反应为人类服务.
(1)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图12所示的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①通过对比铜片上红磷和白磷的不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②小明同学对以上实验进行概括,得出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对图1实验应该进行三组对比分析
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2)A常用于切割金属.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能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A物质具有可燃性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②该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是 .
③该反应过程中,若提高B物质的浓度及用量,好处是 .
钠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1)NaOH溶液常用于鸡舍消毒,NaOH的俗称是 .
(2)次氯酸钠(NaClO)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3)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有效成分,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食盐是最重要的调味品.下表为食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结合表内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溶解度/g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①构成食盐的微粒是
②从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晶体,应采取的方法是 .
③20°C时,向100g水中加入40g 食盐,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根据下图中的仪器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取用高锰酸钾时应该选用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若证明气体是否收集满,应采取的操作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