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某无色溶液能与铝反应放出氢气,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 A.Na+、K+、MnO4-、SO42- | B.Mg2+、NH4+、SO42-、Cl- |
| C.Na+、Cl-、K+、SO42- | D.Na+、K+、CO32-、NO3- |
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则1735Cl和1737Cl
| A.属于同种元素 | B.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
| C.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不同 | D.原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 |
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
|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③④ |
甲、乙两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保持不变 |
|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 C.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 |
| D.甲和丙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
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①③属于同种元素 | 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
|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 D.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 B.黄金 | C.金刚石 | D.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