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ABC内接于⊙O,OC⊥AB于点E,点D在OC的延长线上,且∠B=∠D=30°.(1)求证:AD是⊙O的切线;(2)若,求⊙O的半径.
已知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顶点A与坐标原点重合,一反比例函数图象过顶点C,动点P以每秒1个单位速度从点A出发沿AB方向运动,动点Q同时以每秒4个单位速度从D点出发沿正方形的边DC﹣CB﹣BA方向顺时针折线运动,当点P与点Q相遇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
(1)求出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连接PD,当以点Q和正方形的某两个顶点组成的三角形和△PAD全等时,求点Q的坐标;
(3)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以点Q、P、D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s,并指出相应t的取值.
如图1,已知直线y=﹣2x+4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B,点C为线段OA上一动点,连接BC,作BC的中垂线分别交OB、AB交于点D、E.
(l)当点C与点O重合时,DE= ;
(2)当CE∥OB时,证明此时四边形BDCE为菱形;
(3)在点C的运动过程中,直接写出OD的取值范围.
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1=和一次函数y2=ax+1的图象相交于第一象限内的点A,且点A的横坐标为1.过点A作AB⊥x轴于点B,△AOB的面积为1.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若一次函数y2=ax+1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点C,求∠ACO的度数;
(3)结合图象直接写出:当y1>y2>0时,x的取值范围.
中学生骑电动车上学给交通带来隐患.某中学在该校1800个学生家长中,随机调查了部分家长对“中学生骑电动车上学”的态度(态度分为:A.反对,B.无所谓,C.赞成),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图1和图2的统计图(不完整).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此次抽样调查中,共调查了 个学生家长;
(2)将图1,图2补充完整;
(3)根据调查结果,请你估计该校这1800个学生家长中,持反对态度的有 人.
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
+1,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