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

--节选自《梁惠王上》

【注释】①梃(tǐnɡ):棍棒。②政:施行恶政。③庖(páo):厨房。④饿莩(piǎo):饿死的人。⑤率:带领。⑥恶(wū):表示反问的语气。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

②杀人梃与刃             以: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此所谓战 于朝廷予观夫巴陵
B. 臣之客欲有求 臣所欲有甚 生者
C. 朝廷 臣莫不畏王兽相食,且人恶
D. 以刃与政,有以 乎览物之情,得无
3.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

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是;乙文强调的是

5.

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三峡》选段,回答小题。(共8分)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艮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1)至于夏水陵(2)引凄异()
下列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三峡七百里中康乐以来
B.多生怪柏沿溯阻
C.春冬时实是欲界仙都
D.未复有能其奇者相步于中庭

请把“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章结尾处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7分)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夏 蚊 成 雷 私 拟 作 群 鹤 舞 于 空 中 心 之 所 向 则 或 千 或 百 果 然 鹤 也 昂 首 观 之 项 为 之 强。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项为之强()②徐喷以烟()
③方出神()④鞭数十(   )
请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文中的成语。
示例:庞然大物:体积非常大的东西。
①明察秋
②怡然自得: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概括写出文中体现“物外之趣”的两件事。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和《赤壁赋》选段,完成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举酒属②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④,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注释】 ①既望:农历十六日。②属:致意,引申为劝酒。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④冯(píng)虚御风:在天空中驾风遨游。冯虚,凭空、凌空。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或短语。
①念无与为者()②遂至承天寺()
③水波不()④遗世独立()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甲段中“闲人”指不贪恋名利而能从容流连美景的人。请结合乙文的内容说说“闲人”在夜游赤壁中是怎样体现的。
下列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闲人如吾两人者”和“羽化而登仙”透露出作者悲观消极、企图逃避的情绪。
B.乙段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与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相类似。
C.张怀民与苏轼一样,都是投身自然、不争名利之人,这从“怀民亦未寝”可以看出。
D.甲、乙两段中都写到月光的皎洁,寄托了作者的情感追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不计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
注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时人皆服其量。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①计()②是()③佯()
说说文中划线句的意思。
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馔(zhuàn):准备食物。 ④果蔬:泛指菜肴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⑦啖:吃。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①去()②置()③箸()
说说“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的意思。
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