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共12分)
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①我们说要珍惜时间,努力为实现理想而打拼,但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不要一味地拼命,也要有适度的休息和放松。对此,哈佛有个很贴切的说法,叫做“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话虽略显粗俗,但揭示的道理却很深刻。
②我们提倡该做事的时候就要全力以赴,力求高效地完成。而当事情做完时,就要给自己放个假,轻松一下。这样,看似没有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工作,但是,这样做的效果要比你花费全部时问来学习好得多。况且,你也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你的精力也不允许你不停歇地工作。与其效率低下地空耗,不如适当地放松。
③人们常说:“会休息才会更好地工作。”事实的确如此,人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讲究劳逸结合,有张有弛。该努力时拼命努力,该休息时尽情放松。这样才是聪明的做法。
④我们说要“像狗一样地学”,就是说要有一种拼的劲头,勇往直前,绝不退缩。还要有一种执著的精神,咬定目标不放松。要有一种“狗啃骨头”的精神,以一种坚韧的态度全心投入自己的事业。
⑤我在哈佛认识的朋友查理·马德告诉我说,他祖母的邻居是一位叫约翰·克里西的作家,年轻时勤奋写作,但受到了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共收到七百四十三封退稿信。面对这样的挫折,约翰却说:“虽然我正在承受人们所不敢相信的大量失败的考验,但如果我就此罢休,所有的退稿信都将变得毫无意义。而我一旦获得成功,每封退稿信的价值都将重新计算。”结果,到他逝世时为止,约翰·克里西一共出版了五百六十四本书,无数的挫折因他坚持不辍而变成了惊人的成功。最后,查理告诉我,正是看到了约翰的坚持,他才会激励自己努力,最终考上了理想中的哈佛大学。
⑥相反,如果你对目标不执著,你就不会坚定白己的信念,也就不会走向成功。在美国,曾经有个小女孩,从小就渴望做一名芭蕾舞演员。有一次,一个著名的芭蕾舞演出目到当地去巡演。小女孩无比兴奋,她找到团长,问团长自己适不适合做芭蕾舞演员。团长看了她一眼,很冷漠地说了三个字:你不行。小女孩无比伤心,她太相信权威了。她在想:这个团长只看了我一眼,就说我不行,看来我是不适合做芭蕾舞演员了。于是,她放弃了梦想。
⑦若干年后,小女孩已经成为一住妈妈了。一次,当年那个芭蕾舞演出团又来演出了。她抵制不住内心的冲动,找那个团长问:“为什么当初你只看了我一眼就说我不行呢?”团长的回答几乎让她崩溃:“我对每一个问我这个问题的人都是这样回答的。”她气疯了,大声责骂团长:“你这个混蛋,我这一生都被你毁了。”但团长下面这句话,让这个妇女很差愧地低下头走了。团长说:“你是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芭蕾舞演员的。因为你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改变目标,你是不可能成功的。”
⑧在哈佛,虽然学习强度很大,但他们认为,玩也不能忽视。哈佛意识到适度的课外活动不但不会背离教育使命,而且还会给教育使命以支持。因此,他们提出要像“绅士一样地玩”。
⑨哈佛的理念就是要求你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后,能够暂时地完全忘记它们,像投入工作那样投入玩耍,尽情地放松。的确,在你尽心休闲的时候,所得到的体力争精力的恢复会为你下一阶段的奋斗增添无穷的动力。所以,在前进的路上,你不仅要勤奋势力,还要学会放松。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本文在事实论据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请简单分析。
简析④~⑦段的论证思路。
文中对“绅士一样地玩儿”没有具体阐释,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时间存折》,完成小题。
时间存折
聂鑫森
二十六岁的史力,突然一摸口袋,那个存折弄丢了。是掉在上下班的路上,还是遗落在其他地方?天知道。
这个存折,存的不是钱,是时间,整整五十个小时啊,比钱还珍贵。
史力父母为了供他读书,吃尽了苦头。史力本科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主修古典文学。没想到毕业后,找工作难于上青天,只好应聘到一家策划公司搞文案工作。好在公司在社区有集体宿舍,供未婚员工无偿居住。一套房子住八个人,热闹得像集市,下班回来,打牌、看电视、聊天。史力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只想看看书,但看得进去吗?于是,他常孤零零地在社区闲逛;若是下雨,就在长廊里呆坐。
一天,史力发现社区有一家奇异的时间储蓄所。社区很大,老人不少,其中一些老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人帮助。管委会倡导中青年利用休息时间到这些家庭去做义工,所花费的时间一笔一笔记于存折,当自己需要时,则由其他义工来帮忙干活,谓之“领取时间”。
苦闷中的史力,立即申请去做义工,并领取了一个存折。储蓄所负责人告诉他:“有位叫章文心的老先生,年过七十,原是江南大学中文系的教授,老伴过世,无儿无女。要找一个懂行的年轻人帮他查找资料,做他的听众和他讨论问题。我们物色了好久,你是最合适的!”
星期六的上午,史力打电话给章文心教授,对方热情地说:“小史啊,我期待已久,扫榻以迎!”放下电话,史力向章家走去。
门早已打开,清瘦的章先生满头华发,站在门边,微笑着伸手示意,把他引进客厅。上下两层近200平方米的房子,除厨房、卫生间外,其它地方都立着成排的书架。一种久违的熟悉的书香冲入心底,史力深长缓慢地呼吸着,胸脯一起一伏,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校园。
章先生说:“这是刚煮好的安化黑茶,请君一尝。”
“谢谢。”
当他们面对面坐在客厅的长条茶案前时,章先生说:
“小史,你的硕士论文写的是什么呀?”
“是《论名人小品的艺术走向》。”
“这要读不少书啊,难得,难得!张瀚的《松窗梦话》、袁宗道的《白苏斋类集》、张潮的《幽梦影》……想必都入了君眼?”
“只是泛泛读过。很惭愧!”
“你虽离开大学,照样可以自学成才,只要吃得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何愁不成功。你叫史力,有字吗?
“没有。”
“我给你起个字怎么样?就从屈原的《离骚》中取出‘修远’二字。”
“谢谢先生赐字。”史力突然双眼涌出了泪水,赶紧站起来,向先生深鞠一躬。
章先生哈哈大笑。
史力觉得日子过得充实了。业余时间他或耳塞棉花在嘈杂的环境中看书,或去章家。每次去先打扫卫生,然后查找资料,都干完了,一老一少坐下来喝茶聊天。
就这样,史力的存折上,有了五十个小时的记录。这个记录时间的存折,居然丢了!其实只要史力到管委会说明情况,补发一个存折就可以了。但他觉得毫无必要,章先生传授的做人、做学问的道理,才是他真正的积蓄。
三度寒暑过去了。史力在先生的指导下,将当年的硕士论文,扩展成近二十万字的专著,由先生推荐出版了。先生又写了推荐信,让史力到江南大学中文系去应聘当合同制教师,并告诉他:“你一边上课,一边考博士,只要肯下功夫,是可以留校的。”
史力说:“先生对我有再造之恩!”
“不,更重要的是你对自己的再造!”
说完,先生拿出一个红封皮的存折,说:“你三年前掉在我这里的,之所以没有还你,是想看看你有什么反应。愿做一个领时间存折的义工已属不易,掉了之后竟不求补发,内心非常淡定,连理所当然的报偿都淡忘了,是修德修文所至。”
史力接过存折,存折已经有厚厚一沓了,除了那原有的五十小时,上面填满了他每一次做义工的时间。史力轻轻合上存折,双手捧着递还给先生,说:“我做义工的时间,都是先生义务教诲学生的时间,只有您知道我有多少长进,还是由您保管吧。”
先生说:“好!”小说的题目是“时间存折”,存折上除了存储了史力做义工的时间,还存储了什么?
结合上下文,说说语句中加线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史力突然双眼涌出了泪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章先生哈哈大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激励史力继续提升学问,章先生从屈原的诗歌中为其取字“修远”。为了实现你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激励自己前行,请你从古诗文中选取一句,为自己取一个字。
(1)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文明理念》,完成小题。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文明理念
①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在前进的道路上就会少一些在黑暗中的摸索。
②先进的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引领者,是民族前进的灯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许多有价值的理念和精神,值得挖掘和弘扬。
③首先是和而不同的理念。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中国人自古就主张和而不同。春秋时期的晏子曾说,“和”就像八音的和谐,一定要有高低、长短、徐疾各种不同的声调,才能组成一首完整和谐的乐曲。孔子也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说,君子以“和”为准则,听取各种不同的声音,独立思考,加以判断。“和”不是争,而是在相互影响中使事物得到发展。“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就是“和而不同”的具体体现。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相互尊重,共享和谐生活。
④不可或缺的是勇于担当的精神。孟子讲“以天下为己任”,“己任”就是责任担当。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强调个人对他人、对国家,甚至对自然所负有的责任。我们今天讲的担当精神,可以从这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担当中获得不竭的动力。我们今天讲勇于担当,就是要直面问题、知难而进,逢山开路、遇河架桥,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担负起属于自己的历史责任。
⑤还有经世致用的胸怀。中国思想文化史告诉我们,做人和做学问这二者应当统一,而前者比后者更加重要。将学问用在匡时济世上,首先要有高尚的人品,要有气节和操守,如果做不到,所谓“经世致用”就失去了灵魂。经世致用也是端正优良的学风。《论语》第一句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习”有两个含义:一是温习,一是践行。儒家倡导“行胜于言”,强调知来源于行,行高于知。当然,我们更应该把知识和行动联系起来,就像清初思想家顾炎武主张的,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做到慎思笃行、行以致知、学以致用。
⑥习主席曾说:“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所以,我们要用优秀文化引领人们的生活,不断挖掘和弘扬其积淀的文明理念和民族精神,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注:①“经世致用”本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提出),后发展为要有远大理想抱负,胸怀天下,并将“学用结合”,脚踏实地,做有成效。读完文章,你认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可以挖掘哪些理念和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文章第④段,说说作者是怎样阐释“今天的担当精神”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文章第⑤段,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拥有“经世致用的胸怀”的现实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体面的人》,完成小题。
体面的人
[美]P·E尼科德特
在一条光线暗淡的过道上,海曼检视自己刚刚拾到的钱包。只见里面装着面值20和100美元的钞票,总共一万美元!没有钱包主人的名片,没有任何信件或便条。总之,看不到任何表示失主身份的线索。
海曼清楚地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怎么做,不管你发现丢钱人的名片与否。因为每个警察局都有一个失物招领处。
但是,一个钟头以前,海曼刚刚从银行里取出他的全部存款,那是他失业之前积攒的,一共是167美元30美分。除了这笔钱,他就一无所有了。
海曼开始在脑子里进行分析:对于那些如此大大咧咧,以致在大街上丢失一万美元的人,不值得让他们重新获得这笔钱。再说,也应该通过这件事给他一点教训!海曼这种想法并不坚决,但诱惑实在太大了。要是有了一万美元,他就可以成为一个小型修车厂的合伙人。他可以拼命干活,过一段时间,他就可以连本带息地偿还这笔钱。
海曼内心的激烈斗争终于结束了。他决定先不去警察局失物招领处,准备尽可能地利用这笔钱财。
海曼兴致勃勃地走进一家服装店。出来的时候,再也不是失业者的寒酸模样了。他在镜子前面照了照,看到的是一个满面春风,衣着体面的海曼。
他这身行头花了138美元。他没有去动那些拾到的钱。他自己的钱还剩差不多30美元,可以用来吃一顿像样的午饭,然后,他衣兜里揣着一万美元,走向新的生活。
海曼想起,他的日子过得比较好的时候,曾经常跟朋友们去一家名叫托雷桑尼的餐厅吃饭。这些人哪,当你特别需要他们帮助的时候,他们躲着你的本事真大啊! 他又伤心地想起斯特莱,想起自己请求在他的公司里找一份工作时,他是多么冷淡地拒绝了他。
斯特莱会不会仍然去托雷桑尼餐厅吃饭呢?海曼多么想以现在的这副模样去见一见那个无情地拒绝了他的人,让他看看没有他的帮助,他也没有饿死。
他推开那扇大玻璃门走进托雷桑尼餐厅,一眼就看见斯特莱像往常那样,正坐在最里面的一张桌旁。
海曼迈着沉稳的步子,走过斯特莱的桌旁时彬彬有礼地跟他打了个招呼,然后挑了一张比较远的桌子坐下,点了一桌丰盛的午餐。斯特莱惊奇地望着海曼,他的好奇心不断增强。最后,斯特莱忍不住站起来,径直走到海曼身边。
“见到你真高兴!看来你混得不错呀!”海曼友好而又矜持地回答斯特莱的问候,然后请他坐下来一块儿喝一杯。斯特莱得知海曼如今已经当上了一家大公司的销售主任,几个月来,他的生意做得特别顺手。
“现在你有什么打算?”“我想休息一阵。我很想念这个城市,就回来看看。我想,说不定这里能找到什么值得做的贸易项目。无论如何,能休整几个星期也不坏。”
不到一刻钟,斯特莱说起他公司的一个代办处正缺一个负责人。
“你明白吗,亲爱的.我需要一个像你这样体面而又办事果断的人,一个有商业头脑的人。我早就想聘用你,可一直没有机会。如果现在你能到我的公司来,我将感到非常高兴。”
海曼知道自己的衣兜里揣着一万美元,所以对斯特莱的建议反应比较冷淡,只说这件事以后再说。
一个钟头以后,一张聘用合同已经装进了海曼的衣兜。就是说,从下个月起,他每星期将有850美元的薪金。海曼用他的30美元付了饭费,出了餐厅,立刻钻进了一辆出租车,吩咐司机:“去警察局失物招领处!”
在警察局里,他受到充满敬意的接待。一个人在大街上拾到一万美元而把它们交到警察局,这种事可不是每天都能遇上的。
“请您稍等。”值班警察说了一声便进了隔壁房间。不一会儿,他陪着一个警官出来。警官听他讲完拾钱的经过,诙谐地笑笑说:“您没有试图去花那些钱,算您走运。您知道,这笔钱是从银行里提出来去救被绑架的孩子布恩斯的。所有钞票的号码都已发往全国的商业单位。您要是去用那些钱,就会马上被捕。很难有人相信您的钱是在大街上拾到的。现在,谁也不会怀疑您了,您保住了自己的体面。”试分析文章第三段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体面”一次出现了三次,它们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1)他在镜子前面照了照,看到的是一个满面春风,衣着体面的海曼
(2)我需要一个像你这样体面而又办事果断的人
(3)现在,谁也不会怀疑您了,您保住了自己的体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你看来,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小说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根据这个故事总结出一句有哲理的话。(引用古语、成语、俗语或名言等均可)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①语文的学习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就是背书。
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了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据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间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以后再遇到写鸟时,就很少以一“飞”字搪塞了。可现在也常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再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象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是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⑤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那个暴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瘐信的“落霞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学家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在不断帝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都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的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第②段指出语文学习可分三步,请用简洁语句加以概括。每步不超过8个字。
第③段中“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句中的“干柴”“火种”和“会着”,在文中分别具体比喻的是什么?
本文提出背书对写作有三种好处,请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来,每条不超10字。
本文分别运用了对比和比喻论证方法,请从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来。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背书与理解”或“背书与创新”的看法,50字左右。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一个走运的人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 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事。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 。
第三件事: 。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横线词语和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②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香樟树下”也可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你喜欢哪个标题?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