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柯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
(1)请你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中补上两根导线,使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向右移时,电压表示数变大,不得改动已有的接线)。
(2)小柯连完最后一根导线后就发现两个表的指针发生偏转,并且指针总在晃动,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分别是 , 。
(3)排除故障后,进行实验,当他将原来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后,为使电压表示数保持2.5V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选填“A”或“B”)端移动。当小柯改用15Ω的电阻继续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的示数达到实验要求的值,聪明的小柯发现原因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小。经计算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最大阻值不小于 Ω的滑动变阻器。
(4)最终小柯完成了整个实验,并根据正确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以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 。
(5)实验完成后,老师叫小柯利用图甲,改变电源电压的值(未知),并去掉电压表,来验证阻值为5Ω的电阻Rx其标示是否准确,于是他进行如下操作:
①把阻值为5Ω的电阻接入电路。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其连入的阻值为最大值50Ω,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0.06A。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其连入的阻值为0Ω,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0.56A,则Rx的实际值为 Ω。
小明用天平、细线、烧杯、水来测定某工艺品的密度,他设计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把天平放在 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看到指针在分度盘中央两侧摆动,摆动的幅度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工艺品质量,当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工艺品的质量为 g;
(3)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200g。
(4)用细线拴好工艺品,并浸没在水中如图丙所示,在右盘中增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后,测出质量为228g,则工艺品的体积为 cm3,工艺品的密度为 kg/m3(ρ水=1.0×103kg/m3)。
八年级同学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
(1)由图甲可知,实验中操作存在的错误是 ;
(2)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A组同学测出的水温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 ℃;
(3)B、C两组同学得到如图丙中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
(4)由丙图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
(5)水沸腾时会有大量的水蒸气产生,100℃水蒸气比100℃水烫伤更严重,其原因是 。
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由图甲可知,该组同学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高度已经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高,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 (填"上"或"下")移动;
(3)如图乙中,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移动7cm,并调节光屏成清晰的像,下列光学器材的成像远离与其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近视眼镜 C.投影仪 D.照相机
(4)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患了近视的小玉同学测出自己眼镜片的焦距为0.5m,那么她所戴眼镜镜片的度数是 度。
图甲为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一个半径为2cm的球由于磁铁的吸引静止在盛水的玻璃管底,水深1m。移除磁铁后,球在玻璃管中上升,图乙为球在露出水面前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其中v0=0.05m/s,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求:
(1)移除磁铁前,玻璃管底受到水的压强;
(2)球在玻璃管上升过程中前4s的平均速度;
(3)已知球上升时受到水的阻力与其速度的关系为f=kv,球的体积用V,水的密度用ρ0表示,请推导球的密度表达式(用字母表示)
为了测量标有“2.5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峰同学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电阻约为10Ω。
(1)为了完成实验,在标有“10Ω 1A”、“20Ω 1A”的两种滑动变阻器中应选用标有“ Ω 1A”的。
(2)图乙为小峰同学连接的电路,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发光,电压表无示数,但电流表有示数,经仔细检查,发现多连接了一根导线,将其拆掉后,电路恢复正常,请在多连接的导线上画“×”。
(3)移动滑片,将电压表示数调到 V,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4)查阅有关资料后得知,电压表工作时,其实内部有微弱电流通过,据此分析,所测量的额定功率偏 (选填“大”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