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细菌感染可导致急性细菌性脑膜炎,该菌胞内寄生,其细胞膜上的InIC蛋白可使人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该病临床特点为发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惊厥、嗜睡、昏迷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患者体内所有的记忆B细胞、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该菌 |
B.患者的体温长期维持在40℃,表明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
C.InIC蛋白的合成是在核糖体,加工和分泌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
D.即使长期使用抗生素,也不可能诱发该菌产生定向耐药性变异 |
(改编)人类卵细胞和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 |
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
C.次级精(卵)母细胞中染色体组成都可以是44+XX |
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223 |
(改编)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者前期染色体组数目相同,核DNA分子数目相同,但染色体行为不同 |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核DNA分子数目相同,但染色体行为不同 |
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不同,染色单体数目不同,核DNA分子数目不相同 |
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染色体组数目均不同,核DNA分子数目相同 |
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几种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并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出如下图形。下列与图形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细胞中央出现了赤道板结构
B.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阶段染色体着丝点发生分裂
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
B.细胞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气 |
D.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
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表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点”能相匹配的是
选项 |
方法与结果 |
结论或观点 |
A |
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运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许多规则的“小室” |
发现细胞并命名细胞 |
B |
孟德尔运用豌豆做杂交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和统计学原理等发现两大遗传定律 |
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C |
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后,细菌集中于有光照的部位 |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 |
D |
将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体内出现活的S型菌 |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