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央人民政府作出了解放西藏的决定,命令人民解放军准备向西藏进军,同时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来北京谈判。
――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从材料一看出,新中国为解决西藏问题提出了哪两种办法?结果如何?今天的西藏实行的是什么自治制度?
材料二
新中国早期宣传画
(2)图中表达了新中国的什么目的?后来,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什么构想?这一构想有哪些成功的实践?
材料三 人民网里约5月21日电 当地时间(2015年)20日上午,李克强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州长陪同下,登上中国北车长春客车公司为里约奥运专线制造的地铁列车,体验其启动、加速、减速停车等运行的全过程。总理最关心的是乘客乘坐是否平稳舒适,并向巴西驾驶员了解驾驶使用感受,询问他有何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
(3)我国列车落户巴西说明我国铁路这一大型国企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国企改革是从什么开始的?李克强总理在巴西体验中国列车说明了什么?
近代史上日本发动过哪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结局如何?中国人民取胜的是哪一次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我们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便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我们今天要开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孙中山
材料二: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地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翻,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又要反抗帝国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协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孙中山在国民一大上的讲话
请回答:(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孙中山采取了什么对策?
(2)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说的“计划彻底的革命”与以往的革命有什么不同?
(3)孙中山革命思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孙中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造枪炮,维护封建统治。提出的口号是:“自强”和“求富”。
材料二:他们要求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他们要求驱除鞑虏,创立民国。
材料四:他们要求民主和科学。
请回答:(1)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派别的主张?
(2)他们分别领到了什么运动?
(3)“他们”各自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李鸿章说:“中国文官制度比西方号,只是军事武器不如他们……西方人的大炮能攻能守,天下无敌。”后来,李鸿章在给别人的信中又说:“西方国家国土面积均不超过千里或数百里,可是每年国家的收入都以百万计,主要是收取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人口等税收……中国如果不早点变法,向西方学习,以贫对富,以弱对强,没有不失败的。”
请回答:
根据李鸿章对待西方的态度判断其阶级派别。
文中李鸿章开始的观点是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
后来李鸿章的观点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依照李鸿章的主张能使中国摆脱被侵略的命运吗?请谈谈你的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统计,一架波音747客机需要450万个零部件,这些零部件来自六个国家的1500个大公司和15000家中小企业。据报载,2001年9·11恐怖事件发生后不久,珠江三角洲的一些立足于出口的工厂辞退了不少工人,失业的工人怪罪于工厂的老板,其实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本·拉登”,他制造的9·11恐怖事件打击了美国的经济,从而减少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材料二:20世纪的中国,提出“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 的战略思想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
(2)世界经济发展的这种特点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3)在世界经济发展呈现这种特点的过程中,中国做出的重大举措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