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越来越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相互间的联系和依赖空前增强,这种趋势在经济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美国芭比娃娃玩具生产分工情况简表
分工 |
原料来源 |
半成品加工 |
假发制造 |
包装材料提供 |
成品组装 |
地点 |
中东地区 |
中国台湾地区 |
日本 |
美国 |
马来西亚、印尼 |
材料二 “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金融市场。如果说美国是这场危机的发源地,那么它就像一把大火烧向全世界,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感受着不同程度的金融海啸的震撼。
材料三
图1 图2
(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这种趋势下存在什么问题?(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面对这种趋势的挑战,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4分)
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请回答:
⑴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谁?
⑵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
⑶材料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请回答:
(1)这是哪位著名思想家说的话?他抨击了什么?抨击的是哪一时期?
(2)文中的“焚书”、“咸阳之郊”指的是什么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八股文有什么危害?
(4)历史上还有其他类似于“咸阳之郊”、“八股之害”的事例吗?若有,请举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柳宗元
材料二 夫甥舅和协,扫彼旧怨,泯其嫌隙,喜兵革之不作,惟亲好之是崇,岂不盛哉!神圣赞普可黎可足,圣明睿哲,代天行化,恩施内外,威震四方。——《新唐书•吐蕃传笺证页》
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 ——《宋史》第486卷
请回答:
⑴ 材料一中的“文皇”是谁?他获得“天可汗”尊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⑵ 材料二中的“惟亲好之是崇”的“和好”在唐朝时期最早的举动是哪一件事?有何历史意义?
⑶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甥舅”的“甥”最早指的是谁?
⑷ 材料三中的“大宋皇帝”是谁?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⑸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夏”是从哪些方面向中原王朝学习的?
⑹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唐宋时期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三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材料四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均摘自《贞观政要》
请回答:
⑴ 根据材料一,分析唐太宗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⑵ 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把君和民的关系比做什么?他是如何得出该结论的?
⑶ 用经济方面的具体史实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践材料三中的“存百姓”这一思想的?唐太宗“二十年间”的统治获得了怎样的誉称?
⑷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四中唐太宗“终日孜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珠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旧唐书》
材料二:下图
材料三:2008年3月14日开始,我国西藏、四川、青海等藏族聚居区先后发生了多起打、砸、抢、烧暴乱事件,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这起事件完全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起来的。”几十年来,达赖集团在反动势力和藏独分子的支持下,从事了大量的分裂祖国的活动。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朝代与西藏地区的关系?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管辖,当时的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如何看待达赖集团的这种分裂行为?你认为藏族地区今后继续繁荣进步的保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