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8日,《人民日报》刊文指出,从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世纪工程,到“蛟龙”潜海刷新中国深度、“嫦娥”飞天标注中国高度,再到经济总量首次突破60万亿元的“中国奇迹”,当代中国的每一次跨越和迸步,无不是拜辛勤劳动之所赐,凝结着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深入人心。最近,围绕劳模精神,两位同学发表了各自看法,请你对他们观点进行辨析。
[“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们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文明建设”来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世界将要见证,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将在我们这一代人中成为现实!
(1)中华儿女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2)你认为要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
(3)要让“中国梦”成为现实,你认为国家应该怎样做?(6分,至少要写出三个方面)
[集民智,共富裕]
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围绕推进扶贫开发这一问题,某人大代表开通了“fupinkaifa”微信公众号,听名声、集民智,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他们纷纷留言。
网友“会游泳的鱼”:“住进好房子、装满钱袋子、过上好日子,这是我们最真实的、最迫切的愿望。”
网友“且行且珍惜”:“国家要加快实施扶贫开发,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这样就能实现共同富裕了。”综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网友向人大代表反映问题是在行使什么政治权利?网友在行使这些权利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你是如何理解共同富裕的?
观看漫画•回答问题
(1)图中的“变”指的是什么?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4条)
(2)图中的“不变”指的又是什么?请你就如何加强这一方面的建设提几条合理化建议?(至少写出三个方面)
[全面小康与创新]
为了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已经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请运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我们的社会将呈现怎样的美好蓝图?(举3例,3分)
(2)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哪些方面的创新?为什么?(3分,至少三点)
(3)作为中学生,你打算如何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材料一:“用35年的时间,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开始走向全面小康,这是20世纪到21世纪初,中国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评价说,我们用30多年走完了西方走了上百年的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材料二: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2008-2012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20%。
材料三:1979年到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而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我国高速增长期持续的时间和增长速度都超过了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哪些道理?(三点即可,6分)
(2)针对材料中反映的情况,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两个方面即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