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图片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隋炀帝巡游江都图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1)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南北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分别是什么?
(2)隋炀帝从洛阳乘龙舟到江都“南巡”,会经过哪几段运河?(写出河段名称)
(3)你是否同意皮日休对开凿大运河的评价,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摘自《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二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摘自《人权宣言》(1789年)
(1)材料一的《独立宣言》、材料二的《人权宣言》分别是哪个国家颁布的?
(2)概括材料一、二内容方面的共同点。(不得照抄原文)
(3)比较材料一、二,简要说明《独立宣言》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理由。(2)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走上对外开放之路。为适应对外交往的需要,清政府内部陆续产生了一些新的机构,如“总理衙门”、“总税务司”等。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得到沿线近60个国家参与和支持。旨在借用“丝绸之路”历史符号,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带动周边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 “命运共同体”, 促进世界和平与进步。
材料三:2015年3月底,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之一也门,安全形势严重恶化。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在也门的中国公民的安危,第一时间组织其有序撤离,让在战火中煎熬的同胞们倍感温暖。同胞们举着“祖国派军舰接亲人们回家”的横幅,手持五星红旗平安到家。
(1)清政府“海关收入从最初的微乎其微,十年就发展到年收入1200万两”,根据材料一指出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总税务司征税有何特点?海关总税务司等机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社会趋势?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回答,多国参与支持“一带一路”的国内、国际因素有哪些?
(3)请你结合材料二和自己对“一带一路”的理解,将划线部分补充完整。
有人说,“一带一路”是一条经济发展之路,它必将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
有人说“一带一路”是一条 之路,
它必将 ;
还有人说“一带一路”是一条 之路,
它必将。
(4)网友评论也门撤侨事件说,“祖国的强大不在于有多少免签国,而在于危险时能把你带回家!”结合材料二、三,请你以公民与祖国的关系为题发表你的内心感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英国已有相当数量的资本输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输出又进一步加紧和扩大。……英国对外投资的收入不仅超过了对外贸易的收入,而且超过了工业的收入。……严重阻碍了新技术在英国的扩散和生产规模的扩张。
材料二:在19世纪末,当进程走到一定的距离时,还是遇到了瓶颈。可是,总体而言,英国的企业家是在等待别人来解决瓶颈问题的。……至少在1870年以后,衰退的迹象和活力的表现均已明显可见。
——摘编自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美】《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
材料三:……和以前一样,工业化的核心是依靠俄国强大的自然资源和为与希特勒的反共产主义德国进行战争做准备的重工业。斯大林不相信价格竞争,而是依靠正规的集中的资源配置来分配设备和物资。这导致了瓶颈现象和浪费,……不过毫无疑问,迅速的工业增长正在发生。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到1937年之前,同一时期的西方正陷于经济萧条,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已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
——摘编自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英国工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回答, 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出现发展“瓶颈”后未能及时突破的原因有哪些?
(3)两国未能突破发展“瓶颈”分别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探究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历经了22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终以事实雄辩地证明:井冈山道路是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1927—1934年中共重大活动大事记
时间 |
重大活动 |
1927年8月1日 |
大革命失败后,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 |
1927年9月 |
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大城市失败。起义部队退到文家市后,毛泽东正确地分析了敌强我弱的严重形势,主张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 |
1927年9月29日 ~10月3日 |
毛泽东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对工农革命军进行了改编,从政治和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1927年10月 |
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
1930年10月 ~1931年7月 |
毛泽东等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指挥红军先后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 |
1931年11月 |
受到党内“左” 倾领导人的排挤,毛泽东被剥夺了对红军的指挥权。 |
1932年底 |
周恩来、朱德根据毛泽东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指挥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
1933年10月 |
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红军死打硬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
1934年10月 |
红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强渡湘江后,红军损失过半。 |
1935年1月 |
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井冈山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2)根据大事记分析,为什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3)用史实说明井冈山道路是如何成功实践的。
读图,回答问题
以下图片反映的是二战后不久发生的史实。
(1)以上两图中所示的两国关系与二战后期相比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图中所示两个事件共同反映出美国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