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49年9月21日—30日,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分子的662名代表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这三个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文件。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当选为副主席;通过了关于国旗、国歌、国都、纪年等项决议;还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委员。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至此,作为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圆满完成其历史使命而载入史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作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法律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 ──“万民法”
材料二: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 ──2世纪时罗马皇帝哈德良讲话
材料三:第3、第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十二铜表法》
材料四: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
请回答:
(1) 材料二、四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矛盾之处?
(2) 材料三中关于债务的规定体现了怎样的财产原则?
(3) 材料四的规定保护哪一阶级的利益?维护什么制度?
(4)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罗马法制定颁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并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朱熹《朱子大全》
材料二: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出自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近日横”一般多画泊着一空船,舷边睠着一只鹭鸶,或船蓬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的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而无行人。那种闲适、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的更加准确。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传播状况?影响如何?
(2)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质。
(3)理学对材料二所述的书法、绘画特点有何影响?
(4)宋代的二程、朱熹等人将儒学发展到新阶段,请简要列举春秋、战国、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和简要主张。
(5)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对此,你如何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之后,西欧商人贸易范围扩大,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
商业联系。……这样由地理大发现引发的商业革命,通过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贸易网开始把原先
半封闭的地区性经济联系起来。
————————————《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二:19世纪中期,英国学者杰温斯说:“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送给我们白银,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茶叶,……”
——《世界近现代历史》
材料三:到1900年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经济危机也会波及或影响全世界。一个国家举行的博览会,可以有世界“万国”参加,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世界终于形成了一个牵一发则动全身的有机整体。
材料四: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关系中的热门话题,它是指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的发展。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生产力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这种巨大生产力绝非一个国家可以驾驭,于是出现了生产的全球化。使世界各国通过密切的经济合作,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和制约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世界史》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世界市场的形成历程
2.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形成各阶段的原因
3.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其《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形象指出“穷则变,但人们认识‘穷’往往是从头破血流的失败开始的。”也就是说,每一次变都是外来侵略推动的产物。近代中国的思想进化,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是西方催化的结果。
陈旭麓先生还说,如果认为近代中国思想进化只是“欧风美雨”的产物,那是大错特错的。这个“欧风美雨”对于风烛残年的中国社会是“和风细雨”,注入了生机;但这个“欧风美雨”更是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在这个腥风血雨中,国人自省,国人自强,是推动近代社会进化的内在动力。
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的主要的观点。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古今中外,教育在人类文明史的演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官办高等学府。儒、墨、道、法、名、阴阳、纵横、杂、农等派精英云集稷下学宫,鼎盛时期稷下学者达1000余人。稷下学宫是齐国君主咨询问政及稷下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又具有培养人才,传播文化知识的性质。
材料二《明史·选举志》记载,洪武初年规定:“科举必由学校,……;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从明朝初年起,就规定“四书五经”是各级学校的必学内容,八股取士,专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材料三甲午战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中华文明史》
材料四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谈到教育时指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人生来爱自由,……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给他添加什么东西。他的天性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碰去,东弯西扭,不久就弄死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稷下学宫的功能。(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初学校教育的特点。(3分)
(3)对比材料二、三,维新派的教育理念相比明初有何变化?(2分)变法期间维新派又提出了怎样的教育改革主张?(2分)
(4)材料四反映出卢梭怎样的教育思想?(2分)1762年《爱弥儿》一出版,就轰动了法国等欧洲国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