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 B.逐许先帝以驱驰 肉食者,未能远谋潭中鱼可百许头 |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D.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既加宫,益慕圣贤之道把“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翻译成现代汉语。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追述以往的经历,既表达对先帝的感恩之情,也表明对后主的耿耿忠心。 |
B.诸葛亮认为目前南北已平定,当率领全军复兴汉室,迁回旧都,实现先帝遗愿。 |
C.诸葛亮主动请缨讨伐奸贼,为了表明决心,郑重立下誓言,如若兵败甘愿受罚。 |
D.诸葛亮担心后主听信谗言,因此恳切劝后主,要广开言路,接纳治国的良策。 |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5分)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谪①巴陵,愤郁颇见辞色。范文正②与之同年③,友善,爱其才,恐后贻④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⑤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摘自《过庭录》)
注释: ①谪:贬官。②范文正:即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其代表作是《岳阳楼记》。③同年:指同一年考中进士。④贻:遗留。⑤隙:时机。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罕受人言()②其意盖在谏故人耳()范仲淹与滕子京为同年进士,在滕子京“愤郁”之时,范仲淹有何反应。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范仲淹和他的《岳阳楼记》,以及文中那些光照千秋的经典名句已成为后代贤者志士的崇高追求和人生准则。从短文中你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一个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本文选自《》,原著是由西汉()汇编成书的。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形貌昳丽()②孰视之()
③王之蔽甚矣() ④时时而间进()由于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邹忌问题时在语气和感情上有明显差异。请从原文中分别找出并说明各自不同的感情内涵。
全文生动入理,形象鲜活,请从两方面说说此次进谏取得成功的原因。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说一说,邹忌讽谏这种劝说艺术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怎样的借鉴意义?
将下面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每句3分)
(1)大将军平素与江州如何,而汝欲归之?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题目。
投舒丧命
王大将军①既亡,王应(王含之子)欲投世儒②,世儒为江州刺史。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刺史。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如何,而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③,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及睹衰厄,必兴愍恻④。荆州守文⑤,岂能依意表⑥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沉含父子于江。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来,深以为恨⑦。
(节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释】①王大将军:王敦。王应是王含之子,王敦无子,把王应过继为儿子。②世儒:指王彬。③江州当人强盛时:指江州刺史王彬在王大将军王敦强盛的时候。④愍(mǐn)恻:怜悯恻隐。⑤守文:谨守成法。⑥意表:意料之外。恨:遗憾。⑦恨:遗憾。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A.世儒为江州刺史为:作为 |
B.含语应曰语:告诉 |
C.必兴愍恻兴:产生 |
D.含不从从:听从 |
下列句中划线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密具船以待之
A.深以为恨 | B.以君之力 |
C.积芦灰以止淫水 | D.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含仅凭关系好坏决定投靠谁,而王应却能根据人品性格来作判断,比王含更有洞察力。 |
B.王应谨遵父命,虽然心里知道投奔王舒是不理智的做法,但还是和父亲一起投靠了王舒。 |
C.王舒谨守成法,毫无慈悲之心,他残忍地杀害了没了靠山,希望能得到收留的王含父子。 |
D.王彬为人仗义,很有同情心,虽然曾与王敦有过节,仍然不计前嫌,“密具船以待之”。 |
阅读《晏殊初仕》 一文,完成文后题目。(14 分)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之阙下①,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②。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③,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④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节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阙下:殿下。②择胜燕饮:择胜景之处宴饮。③各为燕集:各自饮宴欢会。④批除:御点上任。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 分)
①适值御试进士()②执政莫谕所因()
③上益加其诚实()④卒至大用()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荐之于朝廷
A.行者休于树 | B.余将告于莅事者 |
C.苛政猛于虎也 |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
⑵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选文中的晏殊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分析。(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