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可决弹劾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须副署之。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族临时约法》
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应操之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公议院……(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济、制度、天性、观念和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易中天《我们的反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部宪法文件不同特点和实践结果的差异,并说明实践结果差异的原因。
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并规定:“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三公分掌国家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二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里克利
材料三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
——百度网
材料四 早在1939年10月,中国共产党就告示全国:中共的“根本主张,是要真正实现新式代议制的民主共和国”,对此,“共产党是决不放弃的”…… 1949年,历史翻到新的一页。…… 举国上下,政通人和,民主政治开了一个好头。
——应克复《论中国现行代议制度之改革》
(1)嬴政开创了何种政治体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他加强权力采取的措施。
(2)材料中所说的“民主制”有哪些基本特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又有哪些不同?试以英国和美国为例说明。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中国实现“新式代议制的民主”的标志是什么?除此之外,新中国成立后还建立了哪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5)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运用读书摘记卡收集和整理信息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下面是小明同学一张尚未完成的读书摘记卡,请你帮助他完成。(22分)
(18分)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1月15日和1950年1月8日,周恩来外长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罗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
材料二:在1951年11月的第六届联大上,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提出“延期讨论”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在以后的几届联大期间,美国一直以此为借口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
表1:“延期讨论”提案的表决情况
(“延期讨论”提案只需要简单多数即可通过)
| 会议 |
赞成 |
反对 |
弃权 |
缺席 |
总票数 |
赞成百分比﹪ |
| 1951年六届 |
37 |
11 |
4 |
8 |
60 |
61﹪ |
| 1952年 |
42 |
7 |
11 |
0 |
60 |
70﹪ |
| 1954年 |
44 |
10 |
2 |
4 |
60 |
73﹪ |
| 1956年 |
47 |
24 |
8 |
0 |
79 |
60﹪ |
| 1957年 |
48 |
27 |
7 |
0 |
82 |
59﹪ |
| 1960年 |
42 |
34 |
22 |
1 |
99 |
42﹪ |
材料三:表2:1961—1971年“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
| 会议 |
通过 |
反对 |
弃权 |
| 1961年十六届 |
38 |
48 |
30 |
| 1964年 |
40 |
57 |
13 |
| 1965年 |
47 |
47 |
20 |
| 1968年 |
44 |
58 |
23 |
| 1970年 |
51 |
49 |
25 |
| 1971年 |
76 |
35 |
17 |
材料四:中国恢复在联大的合法席位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时提出了什么政治要求?为什么没有实现?(4分)
(2)材料二表l中反映出从哪一年起美国的支持率开始下降?分析下降的原因。(4分)
(3)材料三表2中1971年的表决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4分)
(4)材料四中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认为是“历史的转折”,应如何理解?(6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剑桥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各起怎样的作用?
(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有什么显著的差异?新课标主要运用了文明史观之史学范式,上述两则材料又运用何种不同的史学范式?试指出来。
(3)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8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议会(国会)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标志。但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摘自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等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
材料三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请回答:
(1)分析指出,材料一对英国的政治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材料二中丘吉尔指出了美英政府首脑与议会(国会)的不同关系,请说明你对此的理解。(6分)
(3)材料三中马克思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的国家?(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