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
C.中国古代农业讲求精耕细作 |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
下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
B.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C.土地私有,自负盈亏 |
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 |
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 B.“一五”计划时期 |
C.“大跃进”时期 | 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
刘少奇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应该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B.中共八大 |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D.中共十四大 |
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这一变化,相对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特点是新中国的()
A.经济基础发生历史性变化 |
B.政治体制发生巨大变化 |
C.外交政策发生巨大转折 |
D.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