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调整了当时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 )
|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
| B.允许市场发挥作用,体现逐步过渡的思想 |
| 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
| 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
下列科技成就中影响人类文明进程最深远的是
| A.华佗发明麻沸散 | B.蔡伦改进造纸术 |
| C.《石氏星表》问世 | D.张衡发明地动仪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
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
、小说。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
|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 D.儒家的地位逐步提高 |
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
|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 B.格物致知 | C.致良知 | D.发明本心 |
一位思想家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他,山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们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这位思想家指的是
| A.庄周 | B.老聃 | C.朱熹 | D.王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