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的主题是“构建负责任伙伴关系,促进可持续增长与安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2010—2012年中欧双边贸易情况
注: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11年中欧贸易“双反”战、2012年中欧光伏贸易战,贸易摩擦不断。
表1:2013年中欧投资比较 单位:亿美元
|
总额 |
同比增长 |
总投资占比 |
主要涉及领域 |
欧盟对华 直接投资 |
65.2 |
21.9% |
20% |
汽车制造、轨道交通、农业食品、环保产品、IT电子和金融服务等 |
中国对欧盟 直接投资 |
36.2 |
6.2% |
1.4% |
通信设备和服务、工业机械、设备等 |
注: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境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7%的目标。
材料二:古丝绸之路是链接亚洲和欧洲、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纽带。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曾得益于东方古代智慧的滋养,亚洲的现代化进程更离不开向欧洲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成果的学习。“东风西渐”、“西风东渐”各领风骚,促进了亚欧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着眼点是各相关国及背后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以文化的交流交融为经济建设搭桥铺路,使古老文明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材料三:我国提出的建设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旨在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在区域合作新格局中寻找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像古代丝绸之路一样,“一带一路”不仅仅是陆海贸易通道,和人流、物流一起东奔西走的,更有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文化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欧亚大陆甚至欧亚非大陆的经济整合,也必将带来各相关国及背后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将世界的机遇变成中国的机遇,将中国的机遇变成世界的机遇,“一带一路”建设可谓是“一子落而满盘活”。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请你简要说明促进“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的文化意义?并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有关知识,阐明我们国家对待中欧文化交流交融应持有的态度。
(3)根据材料三,从辩证法角度,说明我国提出的建设“一带一路”蕴含的哲学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 2013年元月中旬,我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雾霾之中,尤其是北京,PM2.5一度达700微克/立方米以上。1月12日,北京市环保局继续启动《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除通过各渠道加密发布健康和提醒信息外,将遭遇极重污染过程的区县还将采取党政机关带头停驶公务用车30%等强制措施。对于未来如何减少雾霾对生活的影响,专家建议,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倡导全民参与的绿色出行。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建设“美丽中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14分)
(2)依据材料一、二内容,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建设“美丽中国”中应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材料一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绵延不绝、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并曾以头号世界强国“独领风骚”达1500年之久,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
材料二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讲话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1)请运用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论证材料一中的观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应怎样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12分)
(3)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请从实现人生的价值角度,就如何实现每个人的梦提两条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媒体报道,即将出台的我国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列出了收入分配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了改革的短期和中长期目标,以及重点任务和改革路径。本次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的制定立足于当前的现状:
现状一
中国 |
居民收入占GDP比重 |
当前西方国家 |
居民收入占GDP比重 |
|
1985 |
56.18% |
美国 |
65% |
|
2007 |
50% |
日本 |
60% |
|
2010 |
43% |
英国 |
71% |
现状二
有专家指出,中国收入最高的10%家庭与收入最低的10%家庭的人均收入相差已经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65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远远超过国际公认0.4的警戒线,高达0.55。(基尼系数为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其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6时,则表示收入悬殊。)
(1)概括上述材料所揭示的我国收入分配失衡的主要表现。
(2)有人认为,依靠政府减税就能解决收入分配失衡问题。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对该观点的认识。
材料二在收入分配结构调整中,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社会公平正义。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公平观是怎样发展的?
(42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它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之牺牲、探索、奋斗的伟大追求。某校时政学习小组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史海钩沉
“中国梦”的历史追溯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绵延不绝、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并曾以头号世界强国“独领风骚”达1500年之久,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欺凌,但“中国梦”从未泯灭过。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后,她带领人民迈上了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她又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到2011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达到10.48%,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为实现2l世纪“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请你从中华文化特征的角度论证“中华文明的伟大贡献”。
(2)今天的“中国梦”由亿万国人的梦想汇聚而成。请写出你的人生梦想,并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这一梦想。
未来展望
“中国梦”的世纪放飞 进入2l世纪,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部曲,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l00周年,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3)“中国梦”是“强国梦”、“富民梦”。有人认为:“强国富民目标应通过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来实现。”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4)结合材料,说明在实现“强国梦”、 “富民梦”的过程中怎样发挥共产党的作用?
读“城镇化”词云图。根据词云图的生成原理,词语出现频率越高、显示规格越突出、离图中心越近。公众借助高频词云图,可以数据化地了解2013年全国政协会议上,委员们在提案中关注的话题。
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角度,说明政协委员们的关注与社会现实问题之间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