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学生要撰写一篇关于政府求真务实工作作风的论文,你觉得最适宜借用的古语是( )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B.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
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2007年,我国共出现15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扬沙、浮尘过程6次,沙尘暴过程8次,强沙尘暴过程1次,共有15个省(区、市)的780多个县(市)受到沙尘天气影响,受影响土地面积320多万平方公里,受影响人口3.2亿。专家指出,沙尘天气的治理事业是长期的过程,一定要树立长期治理的理想,不要今年植树,明年就期望见效。这一观点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A.树立正确的意识,让意识决定物质 | B.在前进中看到曲折,在曲折中看到光明 |
C.重视量的积累,不能急于求成 | D.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描写乡村夜景的名句。风、月、鹊、蛙”都是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作者把这些夜间景物巧妙结合起来,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从哲学上看,这告诉我们
A.遣词造句的顺序和结构不同,词句的效果就不同 |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因此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
C.把不同事物结合起来,就能获得整体的最大功能 |
D.事物内部结构和顺序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
从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提出分配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到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经历了一个艰巨的发展过程。这体现了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B.规律发生作用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 |
C.科学理论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
D.事物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 |
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反垄断法》将于2008年8月1日起施行。该法从1994年开始起草工作,经过长达13年的争论,于2006年6月和2007年7月,经全国人大会常委会2次审议通过。可谓“13年磨一剑”。这表明
①新事物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
②新事物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新事物在与旧事物的斗争中成长
④新事物发展要经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体现的哲理是
A.自然界是客观的 |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