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2014年9月10日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的致辞中贯穿始终的主题是“改革创新”。他强调,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中国永远做开放大国、学习大国、包容大国。从中国国情出发,努力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大国。
材料二:201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1月10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会议并做题为《主动适应新常态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 推动科技改革再上新台阶》的工作报告。报告系统回顾了过去一年我国科技工作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
我国战略高技术持续突破:天河二号连续四次居世界榜首,北斗导航广泛服务国土、测绘、交通、救灾等领域,高分二号推动民用遥感达到亚米级高分辨率,快舟二号成功升空,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杂交水稻百亩均产突破1000公斤,高铁等重大技术装备走向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想一想2014年我国取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原因有哪些?
(2)说一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是什么?
(3)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谈一谈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宪法日背景】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具体时间是每年的12月4日。
(1)设立国家宪法日有什么意义?
(2)青少年应如何增强宪法观念?

材料一:王选中国计算机激光拍照技术创始人,被誉为“当代毕升”,再他主持下,我国开创性地研制了第四代激光汉字拍照系统,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业“告别铅与火 、卖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使中国报业出版技术和应用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材料二:王选在计算机应用研究和科学教育领域里的重大成就,赢得了祖国和人民的高度评价,他获得了2001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王选的创新体现了我国实施什么战略?他的创新成果带来影响说明了什么?
(2)学校准备搞一次关于创新的宣传活动,你认为有哪些宣传形式,并写一条宣传标语。
(3)作为中学生,你准备如何把自己培养为创新型人才?

材料一:
【中国声音】近年来,在每个中国新闻发布会的现场,总是会被挤得水泄不通,人满为患。一些晚来的记者只能在门外伸长耳朵听屋内的讲话。一位外国记者这样说,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上,“听中国怎么说”已成为一种常态。
【中国形象】2009年,金融“地震”震动全球,中国以全球共同福祉为重,携手世界力量力挽狂澜;2009年,为中国形象加分的,还有中国与世界精彩的文化互动---以主宾国的身份参加法兰福书展,在北京成功举办世界媒体峰会;2010年,中国政府和人民援助海地地震灾区,参加华盛顿核安全峰会,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材料二:2011年2月14日日本内阁府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为5.4742万美元,在美国、中国之后排名世界第三,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前列,我国则位列全球100为之后,按照年收入1300元的贫困标准衡量。仅我国农村地区还有4000万人未能脱贫。
材料三:听“百姓呼声”----“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起;住不起,一万多元一平米;病不起,药费让人脱层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中国声音”和“中国形象”共同说明了什么?
(2)我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主要原因和 “中国声音”所彰显的自信从容还来自哪里?(至少三个方面。)
(3)材料二和三反映了我国怎样的基本国情?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共12分)
材料一:自入秋以来,我国很多城市出现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出行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近日,北京的国际马拉松赛就是在中度雾霾中开始的,数万名长跑爱好者不得不带着口罩和面具参加了这次马拉松赛。
材料二:上海世博会上,低碳理念成为许多参展方力图表现的主旋律。世博园区及其周边所采用的新能源处处可见:交通真正实现“零排放”,除越江线投放120辆纯电动车外,世博大道线投放了36辆超级电容车,观光车全部采用新型燃料电池车。所有空调都采用非电技术,做到真正的低碳减排。园区内主题馆、中国馆、世博中心等主要场馆设施以及部分国家的自建馆,在屋顶和玻璃幕墙上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倡导低碳生活的必要性。(回答三点即可,6分)
(3)为缓解材料一反映的问题,践行低碳生活,提升生活质量。请你给同学们两点温馨的提示。

根据表格中的现象或做法,写出其体现的国策或战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