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为庆祝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2014年金秋,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创作的《红高粱》再度搬上了荧屏,现正在山东卫视黄金段热播。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最后一幕荡气回肠,耐人寻味:灵巧机智的“九儿”将日寇引进浩瀚无垠的高粱地,用自家酿制的“三十里红”高粱酒引爆,与日寇同归于尽,火光冲天,红遍了整个的高粱地,谱写了中华民族“驱逐日寇、保家卫国”壮丽诗篇,铸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魂。中华民族就是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支撑下,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材料二: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作出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组织青少年开展好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想一想“中华民族魂”指的是什么?
(2)说一说以法律形式设立烈士纪念日其重要意义。
(3)谈一谈青少年应如何向先辈烈士学习,铸造伟大的中华民族魂?
面对考试,许多同学都会有心虚的感受,特别是关乎命运的重大考试,有的同学就会“头晕眼花,胆战心惊”。有一位老师这样开导他的学生:当你走进考场,你一定要默默地念三遍“我能行!”。
依据教材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同意这位老师的话吗?为什么?
(2)支撑你说这句话的最重要支柱是什么?
(3)你认为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自信?
都说90后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是自幼家庭不幸的李涛,却成为90后孩子“坚强自立,乐观向上”的代表。刚上小学,李涛就能为家里分担重担,初中三年一直坚持打工挣钱补贴家用。上山砍柴、下地干活、洗衣做饭、照顾年迈的爷爷,李涛什么都做。李涛中考成绩优异,考上了祥云一中,离家50多公里远,他心疼爷爷,一到周末就赶回家帮忙干农活。李涛常说:“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要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虽然去年家境贫困,困难重重,但他从不自卑,反而更加自信坚强。“他从没有向别人道过苦,从没有向别人求过物质帮助,更没有怨天尤人,他一直以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生活。”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面对艰难的境遇,李涛采取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2)这种生活态度对李涛的人生之路起到怎样的作用?
(3)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将如何向李涛学习?
【原创】阅读材料,思考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一张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9至24个月,自己扔尿布;2至3岁,扔垃圾,整理玩具;3至4岁,自己刷牙,浇花,喂宠物;4至5岁,铺床,摆餐具;5至6岁,擦桌子,收拾房间;6至7岁,洗碗盘,独立打扫房间;7至12岁,做简单的饭,清理洗手间,使用洗衣机;13岁以上,换灯泡,擦玻璃,清理冰箱、炉台和烤箱,做饭,修理草坪……
(1)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针对材料一的漫画中的现象,你认为青少年应努力培养什么品质?
(3)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将如何培养这一品质?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是乐谱有问题。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小泽征尔面对权威人士和音乐大师斩钉截铁的指出乐谱的错误,体现了他的什么心理品质?我们应如何培养这一品质?
【原创】中国甘肃网报道,2013年11月11日晚,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残联主办,市委宣传部、白银市残联承办的主题为“中国梦·我的梦·自强梦”省残疾人艺术团汇报展演在市会展中心举行。演出在聋人表演的群舞《千手神韵》中拉开帷幕,盲人男声独唱《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舞蹈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真实再现了残疾人在生活中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向全社会充分展示了残疾人特殊艺术事业的成果。省市领导高度赞扬了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并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帮助。
(1)省市领导为什么高度赞扬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
(2)我们要怎样向他们学习,培养自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