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1)连月不开( )(2)杂然而前陈者( )
(3)长烟一空( )(4)游人去而禽鸟乐(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甲文第二段描摹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乙文第一段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甲乙两文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并具体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对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和儿子 |
B.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
C.处处志之:做标记 |
D.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表达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向往安定和平的生活的社会理想,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 |
B.文章以时间为序,从发现桃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开桃源,层次分明,情节引人入胜。 |
C.故事以桃源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离开桃源到再寻桃源的情形,贯穿了起来。 |
D.文中并没有写渔人“具言所闻”的内容,但从村人“皆叹惋”的反应中,可以推知他说的是外界的人们在改朝换代的战争浩劫中所遭受的灾难。 |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床头捉刀人
魏武①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②,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③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魏武:曹操。②形陋:指形不高大,貌不威严。③捉:握。文中的句子属判断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下列各句与“魏王何如?”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宋何罪之有? | B.胡不见我于王? |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D.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翻译下面句子。
A、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使崔季圭代。
B、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曹操为什么不亲自召见匈奴使者?
匈奴使为什么被杀?
这个小故事中,作者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曹操?
你熟悉的关于曹操的故事可能还有很多,你能举出两个和曹操相关的故事或者俗话吗?( 1分)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小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①,②,③。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含义。
A、池非不深也() B、委而去之() 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文中有三处空缺,按照原文,应填写的句子是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文举什么例子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小题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于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A.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 B.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
C.虽杀臣,不能绝也() | 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思。
A、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通 意思是
B、公输盘诎通意思是 选出划线字含义相同的一组()
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②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输盘怎样的心理状态?
墨子揭露了公输盘“不言”的内容,请问是什么?(用原文内容回答)
分析这段文字的大意,用简要的话进行概括。
经典品读:阅读《三峡》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本文选自《》,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
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⑵晴初霜旦( )选出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
B.故:故渔者歌曰 故人不独亲其亲 |
C.绝: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
D.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 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 (2分)
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