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测量标有“2.5V”字样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现有器材:电压恒为6V的电源,一个电压表,标有“50Ω 1A”的滑动变阻器A和标有“×Ω 1A”的滑动变阻器B(阻值不变),实验过程如下:
(1)选用滑动变阻器A,设计电路如图甲所示,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
(2)断开开关,保持滑动变阻器A的滑片位置不变,用滑动变阻器B替换小灯泡,试触后电压表的示数未超过3V,再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 ,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3)保持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位置不变,把另一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端,此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为 W。
(4)在(2)(3)两次实验中,电路的总功率之比为 。
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
钩码质量(g) |
0 |
50 |
100 |
150 |
200 |
250 |
300 |
400 |
指针位置(cm) |
2 |
3 |
4 |
5 |
6 |
7 |
7.5 |
7.5 |
(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
(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 ;
(3)小华作出了如下图乙三个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下图是小红同学在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连接的实验电路,小明同学在检查电路时发现有两处不妥。请指出小明同学认为不妥的理由:
①:②。
(1)小红同学更正后,想在右边空白处画出此电路的电路图。请你帮助小红同学画出来。
(2)实验中小红同学测量并记录了下表中的一组数据,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甲的a坐标中作出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图象。分析作出的图象可知,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U/V |
0.5 |
1.0 |
1.5 |
2.0 |
2.5 |
I/A |
0.1 |
0.2 |
0.3 |
0.4 |
0.5 |
(3)另一实验小组利用同样的方法也画出了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图象,如图甲b所示。小明同学发现两个图象倾斜的程度不同,原因是。
(4)请在图乙的表盘上标出小红同学测量电阻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为2V时,电流表指针的位置。
小明同学利用A、B两个物体(底面积相同)、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图甲中①、②两图所示的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比较图甲中的图
两个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4)通过比较图甲中②和④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5)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乙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6)小姜同学根据生活经验,又提出了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和有关,你认为他提出这个猜想的依据是。
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及所需器材。小路同学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张白纸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白纸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放置在玻璃板的两侧,点燃蜡烛A,然后进行观察和调整。
(1)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
(2)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在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3)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填“较亮”或“较暗”)环境进行。
(4)将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馨怡同学在“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时,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探究过程:
(1)由图可得石块所受浮力F浮=N;
(2)石块排开水所受到的重力G排=N;
(3)比较F浮和G排的大小,可以发现:F浮G排.(选填“>”、“<”、“=”)
(4)石块的密度为kg/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