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5 分)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28 年 8 月 27 日,德、美、比、法、英、意、日、波、捷等 15 个国家的代表 在巴黎作为创始国签订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 公约》,又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或《巴黎公约》。主要内容是:缔结各方“斥 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 缔约各方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和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和解决”;其他各国都可以加入本公约。该公约于 1929 年 7 月 25 日生效,截至 1933 年,加入者共计 63 个国家。……列强对公约还提出了各自的保留条件,这些条件集中到一点,就是各国都拥有自己“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的权利。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非战公约》签署的背景。(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非战公约》的内容进行评价。(7 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华盛顿在担任总统时期的主要事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以下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在一些方面的影响
材料一根据1801年首次普查,该郡(英国的约克郡)只有15个城镇,其人口总共2万多人;而到1891年,已经有63个城镇。从1820年到1830年,利兹、曼彻斯特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率达40%,这是增长最快的10年。
--[英国]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二虽然人均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手织机工来说,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刚开始时)境况不错,可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变化。
--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三自工来革命开始以来,人们一直在以矿物燃料的形式(煤、石油、天然气)把各种形态的碳从地下开采出来,经过燃烧使之转化为热量、H2O(水蒸气)、CO2、少量的二氧化硫、甲烷和其他气体,并释放出来。……使全球空气中的CO2的体积比节节上升:从前工业化时代的约280mmp上升到目前的360mmp。
--J·格里宾《历史焦点》
回答:
⑴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部门突破?
⑵依据以上材料评价工业革命的影响?
⑶从以上影响中可以得出什么经验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的50年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仅1.3亿元左右。而1912年到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大于1.3亿元,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中国近代经济统计资料选辑》
⑴据材料一,分析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出现这种现象的客观条件是什么?
材料二下面反映的是中国1912年--1921年的对外贸易情况(单位为百万海关两)
时间出口额进口额入超额
1912年 371 473 102
1913年 403 570 167
1914年 356 569 213
1915年 419 450 35
1916年 482 516 34
1917年 463 550 87
1918年 486 555 69
1919年 631 647 16
1920年 542 762 220
1921年 601 906 305
--《剑桥中华民国史》
⑵材料二反映的状况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⑶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实质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扬州工业产品主要有铜器、毡帽、丝织品、木器、药材、海味等。扬州铜器尤其是铜镜最为驰名。中宗时曾“令扬州造方丈镜,铸铜为桂树,金花银叶。帝每骑马自照,人马列并在镜中”。
材料二扬州常节制淮南十一郡之地,自淮南之西,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蜀地,十一路百州之迁徙贸易之人,往还皆出其下。舟车南北,日夜灌输京师者,居天下之七。
材料三苏州地区棉纺织业发达。……所产紫花布、斜纹布等,都是质地精良的名品,吸引各地商贾贩鬻。……嘉定县罗店、安亭、外冈等市镇,大都是“商贾辏聚,贸易花布”的“巨镇”。……丝织业也是苏州重要的手工业部门。除设有官办的织染局等丝织机构外,大量的则是分布在民间的丝织业。……随着明代日趋衰落,而民间的丝织业日趋兴盛,代表了明代丝织业发展的主体。
材料四嘉靖以后,苏州堪称天下第一雄郡。在周围长达40里的城区内,东部是以手工业生产为主的手工业区,西部是以商业为主的商贸区。在东区,“半城大约机户所居”,这里“比屋皆工织作”,“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构成了一个丝织商品生产的新天地。
——《中国运河文化史》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扬州经济的特色并分析形成这种特色的原因
(2)苏州出现丝织商品生产“新天地”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四分析,为什么在明朝中后期苏州会出现这种“新天地”?
(3)扬州和苏州的经济特色各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10分)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2)材料一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
(3)材料二评论商鞅变法主要着眼在于什么?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不同?
(4)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应是什么?

阅读下面有关春秋战国时期交战的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各国交战次数大国兼并小国数目

宋国与郑国
52次

齐桓公兼并
35小国
齐国与鲁国
25次

晋献公兼并
19小国
晋国与楚国
22次

楚庄王兼并
36小国
吴国与楚国
24次

秦穆公兼并
20小国
吴国与越国
10次



请回答:
(1)春秋各国间发生了多少次战争?共有多少小国被兼并?
(2)为什么周天子无法控制这个局面?
(3)对于春秋时期发生的兼并战争你怎么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