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表所示趋势主要体现出(   )
中国1930—1936年的货币供给(年终总量)单位:100万元

年份
银币
铜币
纸币
银行存款
总货币
1930
2200
287.7
956.3
3392.1
6836.1
1931
2271
281.4
896.9
3591.5
7040.8
1932
2289
275.1
924.4
3880.8
7369.3
1933
2275
268.8
978.8
4290.6
7813.2
1934
1995
262.5
1108.9
4620.9
7987.3
1935
1703
256.2
1413.5
5460.1
8832.8
1936
1391
250
2438.6
6394.2
10473.8

 
A.通货膨胀严重                     B.国内政局稳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国民大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中一位中国人划着写有“中华货”、“中国出品”、“中国自造土产”的小船,在“泊来货”的汪洋大海上前行。该图( )

A.揭露了列强武装侵华的恶劣行径
B.表明了“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生
C.说明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D.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

下表是《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洋务运动( )

时间
内容
1862年
创办北京同文馆(外语)
1863年
创办广方言馆(外语)
1866年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
1867年
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
1872—1875年
派遣留美学生120人,学习自然科学(声光化电算法及制器)
1887年
创办天津电报学堂(科技)


①注重外语和科技教育②重点培养军事和实用技术人才
③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④使西学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主导
A. 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

A.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
C.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晚清大臣陈炽指出:“中国官商情形隔膜,动以崇本抑末之说,视商人之盈亏成败,漠然不加喜戚于其心。持此以与泰西各国通商,如下驷弩骀追踪骐骥,必使中国盈天下无一富商。所有利权皆归彼族,上下交困,仰人鼻息以为生。”这说明他( )

A.对传统官商关系的认识有所变化
B.意识到发展资本主义是国家根本
C.固守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D.反对外国商人在中国投资设厂

史学界曾有人对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作了比较详细的统计分析,并绘制出下列统计图表。我们由此统计表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发展迅速
B.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实力雄厚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狭缝中艰难成长
D.自然经济已经退出了中国经济舞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