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越南战争历时12年,参战美军人数最多时达50多万,花费1650亿美元,是美国,二战后陷得最深、拖得最久、代价最大的一次以失败告终的侵略战争。1968年,反战示威游行遍及美国各地。1969年1月,在尼克松就任总统时,华盛顿上万名群众,高举着“尼克松是头号战犯”、“尼克松是亿万富翁的工具”等标语牌走上街头,举行大示威,吓得尼克松只好躲在防弹的“玻璃罩”里发表“就职演说”。
材料二 2012年5月,美国总统奥巴马28日在华盛顿市区的越南战争纪念墙前发表讲话,反思越南战争,表示要牢记越战教训。他说,越战是“美国历史上最沉痛的篇章之一”。雀讲话中,奥巴马强调,美国永远不应忘记越战的教训,战争的代价巨大,更会造成无辜平民的严重伤亡。他表示,战争本身并不光荣,应该受到厌弃。他说,越战的教训包括雀派出士兵参战时,应有明确目标和战略,领导人应对国民坦言战争的风险与进展,同时做好撤出部队的计划。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对美国及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人至今仍然对越战进行反思的原因。
历史学习是一个积累历史知识,感知体验历史,再到理解感悟历史的过程。请根据提示,完成“中国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潮流”活动素材表。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
背景图片 |
![]() |
![]() |
⑤(只填写杂志名) |
![]() |
历史人物 |
① |
康有为 |
陈独秀 |
⑦ |
思想主张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③ |
民主、科学 |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定是赤旗的世界 |
政治派别 |
② |
④ |
⑥ |
⑧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皇帝
材料二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魏源
材料三 这个世界几乎已分配完毕,它所剩下的地区也正在被瓜分,被征服,被拓展。想一想你夜晚在空中所看到的那些星球吧,那些我们永远无法到达的巨大的世界吧!我常常这样想,如果可能的话,我将吞并这些星球。看到它们这样清楚而又那么遥远,真使我感到悲伤。
——(19世纪末)罗德斯
材料四 “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19世纪末)吉卜林
材料五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大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
请完成: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
(2)材料三、四和材料五有何联系?
(3)材料四中所说的“最好的东西”,在魏源和康有为看来分别是什么?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和欧洲两种不同的文明,在16世纪中叶以后,就再也不能避免地要发生正面交锋了。在最初的交往之后,一方面中国士大夫中,出现了像徐光启、杨廷筠、李之藻等愿意接受西方天主教文化的人;另一方面,欧洲天主教内部,也出现了以利玛窦、艾儒略等人为代表的同情、容纳和接受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主张。
——李天纲《中国礼仪之争》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日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
——1914年9月袁世凯《祭孔令》
材料三 “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四 “唯忠与孝,实中华民国立国之本,今当国家危急之时全国同胞务必竭忠尽孝,对国家尽其至忠,对民族行其大孝。”
——1939年3月国民政府《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及实施办法》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明末清初中国传统文明受到怎样的冲击?
(2)进入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力量对传统文明持有不同态度。结合背景、目的、作用,对材料二至四给以评价。
(3)概述传统文明在中国近代、现代的主要社会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休耕轮作)所授之田,率倍之(男夫80亩,妇人40亩,亦称倍田),三易之田,再倍之(三易之田:耕种一年,休耕两年的贫瘠土地。再倍之:男夫120亩,妇人60亩),以供耕作……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的哪些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实行的前提条件是什么?(3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实现民“殷富”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内容的相似之处。(2分)
(世界市场):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开端。回答⑴~⑵问:
⑴17至18世纪、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两个重要时期。在这两个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对外扩张,积极开拓世界市场的基本推动力个是什么?其对外扩张的目的有何明显不同?
⑵面对西方开拓世界市场所带来的挑战,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的?结果如何?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世界被列强瓜分,形成了资本主义列强支配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朝着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回答:⑶~⑷问:
⑶19世纪末的科技革命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增强的?
⑷战后世界经济体系朝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使这一趋势增强,其标志是什么?中国政府为应对这一趋势,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