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片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历史文化现象。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特征是( )
A.社会大转型 | B.封建大一统 |
C.文化大发展 | D.民族大融合 |
五四运动中,学生的表现日益激进,胡适和蒋梦麟联名发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文中写道:“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文中“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指的是 ( )
A.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
B.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
C.袁世凯复辟帝制 |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 )
A.武装革命 | B.无产阶级革命 |
C.民族革命 | D.国民革命 |
1991~1992年,短短两年时间内,有19个亚欧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次建交高潮出现的背景是( )
A.第三世界成为重要政治力量 |
B.改革开放中国国际影响扩大 |
C.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
D.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区域合作 |
基辛格第一次秘密访华,看到“打倒帝国主义”口号时,曾经表示过不满。尼克松访华时,毛泽东竟然提起此事,并笑着说:“我认为,像我这样的人放了许多空炮……你(尼克松)不在打倒之列,他(基辛格)也不在内。都打倒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嘛。”毛泽东说自己“放空炮”,是在暗示( )
A.中美之间的矛盾是虚构的 |
B.美国已经不是帝国主义国家 |
C.中国在淡化中美意识形态的分歧 |
D.中国感谢美国帮助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20世纪70年代大批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或提升外交关系。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关键因素是( )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
C.中美、中日建交 |
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