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1~2题。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怎、何。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中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津亭 "和"客船"。
B. 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C. 颔联则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D. 尾联复写春江景色,日落西山,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水面泛着金光。飘落的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这样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怎不让人赞叹。
2.

下面对这首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 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 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 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行秋
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全诗以动衬静的手法,其中最典型的动景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中的“天下事”指的是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达了词人渴望重回沙场的心情。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表现了将士的英勇。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明作者已经拥有了为国建功的美名。
D.全词首尾写实,中间写虚,虚实对比,突出了词人内心的无限感慨。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①清沙白鸟飞回②。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③
【注】①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②回:回旋。③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本诗首联选取了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30字左右)
杜甫有诗“语不惊人死不休”,结合本诗颔联,说说作者是如何炼字的。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①
(宋)方回
蕨拳②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①歙shè:安徽南部的县。 ②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阅读上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1)第一句中“欲动”二字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2)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喜逢郑三游山
(唐)卢仝
相逢之处花茸茸,石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天平山中
(明)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 ,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①楝(liàn):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1)这两首诗虽然都用了形容词“茸茸”,但描写的景物特点却不尽相同:卢仝的诗是形容花草的 ,杨基的诗是形容细雨的 。(各不超过4个字)
(2)有人认为《天平山中》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喜逢郑三游山》的首句“相逢之处花茸茸”,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烘托了诗人遇到友人的喜悦心情。
B.《喜逢郑三游山》最后两句,既抒发了诗人希望再次相遇好友的美好情意,又彰显出自己不媚世俗、傲岸不羁的人格追求。
C.《天平山中》从触觉、视觉、听觉三个角度描写,描绘出一幅美妙的山行图。
D.《天平山中》前两句运用对偶的手法,“细雨”对“南风”,“楝花”对“枇杷”,从气候与植物两方面刻画出了江南三月所特有的景观,抒发了诗人抑郁的心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