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外婆家的端午节(改编)
①如今不是看到满街的粽子,商场中的打折,电视中的活动,我已经感觉不到它——端午的存在。每次念到“端午”这两个字时,不由地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过的端午节。
②一盏昏黄的豆油灯,一张脱了朱漆的梳(装 妆)台,一方古旧的镜子。背影 中一个老人在镜前动作迟缓但一丝不苟地梳头,不一会儿她就梳好了,纨了一个盘髻。这时她不知从哪里拿出的一朵(绢 娟)花,粉红的,端详了很久,她轻轻地插在头上。我睡眼蒙眺地看着她,我的太姥姥。
③一切收拾好了,她走到床前做了个动作示意我睡觉。我闭上了眼睛,但能感觉到灯灭了,咯吱的一声关门。之后就是一阵静(密 谧),我知道在艾草还没有插 上门楣时家里谁都不可以说话,要不然不吉利,我也绝对不可以出声,这是大人们交代过很多次的。静,真静!
④“小乖乖,起床了,太阳都晒屁股了!”我在姥姥那熟悉的叫喊声中坐起来。穿上姥姥给我做的那双绣着仙桃的红布鞋,我出了卧室。这时候太姥姥正坐在堂屋 里。“太姥姥好。”说完,我便跪了下去磕了三个响头。“乖,拿着纳福篮一边玩去。” 她笑吟吟地拿起身边那只漂亮的八边形布篮给我。
⑤姥姥拉我到门外,洗脸盆里已注满了清水。洗了手和脸,我拿了几根艾草学着姥姥的样子在房屋里的每个角落里都扫一扫,一边扫还一边说:“端午节扫一扫, 蚊虫蚂蚁都往外面跑。”
⑥早饭,一个粽子,一个鸭蛋,一碗粥,匆匆吃过。吃完后姥爷便用雄黄在我头上画了一个“王”字,据说这样那些鬼蚁蛇虫都不会伤害我。
⑦“张奶奶好。”“李奶奶好!”吃完饭不能闲着,拿着太姥姥送给我的小篮便挨家挨户地(串窜)门,老人们都纷纷拿些零食往我小篮里放。不知何时小篮满了,我便回到姥姥家,也中午了。
⑧“快洗手吃饭!”不知什么时候,爸爸妈妈和姐姐已经站在门口了。满桌子的饭菜都上齐了,雄黄酒也端上了。父亲和太姥姥都坐在上席——在老家姑爷是客, 应该坐上席。姥爷坐在父亲身边,别人都可以乱坐。“吃吧。”太姥姥动了第一筷子之后我们才开始动筷,“来吃鸡腿,跑得快快的。”太姥姥第一筷子是给我和姐姐。“姥姥你也吃。”坐在太姥姥身边的父亲也挑了一块肉给太姥姥。然后呢,姥爷给父亲夹菜,姥姥给妈妈夹菜,妈妈再给姥姥夹菜;姥爷给父亲倒酒,父亲给姥爷敬酒。一家人其乐融融,客堂内充满了欢声笑语……
⑨因为姐姐明天还要上学,妈妈他们今天得回家。到了分别的时候,我实在不 舍就拉着妈妈的衣服。姥姥见状就说李奶奶家的小牛刚才掏了好大一窝鸟,现在正在分小鸟,再不去就没有了。”我一听松开手就往李奶奶家跑,当然没什么小鸟,倒是有很多的小孩在玩过家家,我便加入其中,一直到吃晚饭。
⑩月,轻轻地爬上了那棵老槐树上。姥姥搬了凉床到院子里,我躺在床上,姥姥摇着蒲扇给我扇风赶蚊,讲着那古老的牛郎织女。太姥姥在屋中纺线,吱吱呀呀。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依稀中还听到吱吱呀呀的声音。
⑴划去文中四个括号中不恰当的字。
⑵“父亲和太姥姥都坐在上席——在老家姑爷是客,应该坐上席”一句中破折号的用法是(  )。
A.表示注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意思的转折
D.表示声音或感情的延续
⑶作者回忆姥姥家过端午节的情景,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
A.起因、经过、结果
B.人物出场的先后
C.早上、中午、晚上
⑷用“   ”画出第⑧段中具体描写“其乐融融”的句子。
⑸文中多处写到端午节的民间习俗,让人感受到温馨和美好,如艾草插上门楣后才能说话、( )、( )、( )、( )等。
⑹第⑨段中,姥姥说的那段话表面意思是(  ),其实她是想(  )。
⑺请仔细阅读文章第①段,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说法。(   )
A.通过对比突出小时候的端午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引出下文。
B.“端午”二字对“我”来说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
C.强调现在的端午节已经没有了传统节日的喜庆气氛。
⑻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读了此文后的感受。(不少于40字)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散文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默读课文,思考: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展开想象赏读,感受奇迹。
(1)浏览课文,说一说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2)感悟环境之恶劣。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沙吹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从带点的两个词语中,体会到                       
请用自己的话把县志记载的意思写下来。
                                     
                                     
这段话主要写了                              

读了课文后,我还有以下几点疑问: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的老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环保广告语集萃
☆生命和绿色拥抱 人类与生态共存
☆足下留情,春意更浓。
☆树立环保理念,创建绿色家园。
☆别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
☆你栽一棵树,我栽一棵树,我们共同为地球添绿。

在云南境内有一颗耀眼的“绿色宝石”,它就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宝库——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古木参天,藤萝蔽日,进入林中就像到了奇花异树的海洋。这里的望天树高达七、八十米,()拾起头()能看到它的树冠,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巨人”;这里的古椿树粗壮高大,就是几个人拉起手来也围不拢。这里有重量惊人的黑黄檀;有钢铁一样硬的铁力木;有能够分泌毒液的箭毒木,也有能够供应淀粉的西米树。
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油棕被称为“世界油王”,可西双版纳的油瓜的含油量比油棕还要高出许多。这里的扁担藤简直就是一座座“ 天然饮料厂”。当你口干舌燥的时候,只要用刀砍断一根扁担藤,清甜可口的汁水就会像喷泉一样流出来。这里的黑心树是难得的“木材仓库”。这种树不怕砍,不怕伐,()留下一段树桩,很快()会萌生出许许多多的嫩芽,两三年的功夫,这些嫩芽就能长成10来米高、比碗口还粗的大树。这种树的寿命特别长,一般的可以活200到400年。一家人种上几棵黑心树,烧柴的问题就解决了。
种类繁多,郁郁葱葱的植物,不仅美化了这里的山川,也给这片绿野中的珍稀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千百年来,生活在西双版纳的人们十分爱惜这块“ 绿色宝石”,使它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1)联系上下文,将下列关联词分别填入第二、三自然段的圆括号内。
A 只要……就……   B 只有……才……
(2)从文中找出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四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中含油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②作者把“扁担藤”比作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③黑心树的特点,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所以人们称它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自然段用了那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