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设》最大的亮点就是收入分配改革要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
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是党在关键时期作出的科学决策,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央领导密集下基层调研,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使决策更加贴近实际和人民意愿。国务院将根据党的建议制定“十二五”规划方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表决,上升为国家意志。
党领导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过程是如何体现党的执政方式的?
(12分)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困扰,圆了温饱梦,过上了小康生活。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现阶段农业发展又面临着库存增加、农产品增收缓慢的新问题,这一新问题与过去农产品短缺的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请回答上述这段论述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
(10分)为了贯彻党中央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神,A市市委提出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广泛征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科教兴市规划的建议,形成了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草案)》。《规划》强调要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以关键领域的突破带动技术创新的整体跨越。同时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和企业坚决整治,对节约型、环保型、创新潜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大力支持。该《规划》经市人大审议通过后正式实施,市委积极带领广大党员在《规划》实施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对A市科教兴市规划所提出的要求进行分析说明。
(12分)从去年11月5日到今年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共召开了40次。梳理4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一个个议题、一项项决策,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精确把握中国经济自身发展阶段和规律,科学远眺“国计民生”的大势,运筹帷幄,沉着应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果断地作出了一系列新的决策部署,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党中央、国务院是如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
背景材料:中国这艘名为“改革开放”的巨轮,航行至今已30多年。30多年中,至少有20年一直被各种批评、指责甚至辱骂所包围。确实,不管用哪一把理论或经验的标尺衡量,中国都做得不好:右翼、左翼、自由主义、社民主义、国家主义……各种理论,中国都没有绝对排斥,但也没有认真奉行;美国、西欧、北欧、日本、新加坡……各个样板,中国都没有学到家,可以说是典型“四不像”。但是,就是这样一艘没有遵循任何一条“先进理论”或“成功经验”所标明航道的航船,在现实中却取得巨大成功: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实现了令人惊叹的持续高速增长,其间经历了西方的全面制裁、亚洲金融风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社会给人的观感,绝非清澈,但里边的鱼却越来越多。
问题:我国改革开放走过的是一条什么道路?试分析坚持走这条道路的辩证唯物论依据。(9分)
背景材料: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首先播报的是法语,其次是英语和中文。有专家指出:现今,全球一体化正使英语语言文化趋于主导,推广语言多样性对于反对单一化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在奥运会上使用多种语言播报对发扬奥林匹克精神有着重大意义,它推动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开放与对话,并确保了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
问题:依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