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上半期,曾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追溯历史】
阅读下表判断

战争
交战双方
战争原因
影响
第一次大战
同盟国与协约国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双方展开了争夺势力范围与世界霸权的斗争
给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涨新局面。
第二次大战
法西斯轴心国与 反法西斯同盟
在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
给世界造成了极大的物资损失和人员伤亡;和平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以下表述,如果与上表内容所表达的信息相符,请选择A,如果违背上表所表达的信息,请选择B,如果是上表内容未提及的,请选择C。
(1)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  )
(2)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3)两次世界大战并没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  )
(4)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  )
(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轴心国的失败告终。  (  )
【反思战争】
反思历史与战争,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具有深远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0年12月7日,西德总理威利·勃兰特来到波兰,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后,突然自发下跪,并且为被纳粹德国杀害的近40万死难者默哀,这一举动成为战后德国与东欧诸国改善关系的重要里程碑。

材料二: 据日本NHK电视台12月26日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当天上午参拜了位于东京九段北的靖国神社。安倍公然拜鬼的丑恶行径,遭到了爱好和平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引起了东亚国际关系的再度紧张。

材料三:新华网东京2015年3月9日电(记者刘秀玲 冯武勇)正在日本访问的德国总理默克尔9日在东京发表演讲时指出,正视历史是德国重返国际社会的前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对德日意义重大。默克尔说,战争是德国的沉痛记忆,德国永远不会忘记历史。今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对德国和日本来说都是有意义的一年。
材料四: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6)结合材料一、二、三比较德日两国对战争态度存在什么不同?
(7)中国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什么现实意义?
(8)目前影响亚太地区的不稳定因素有哪些?说出三例。
(9)当前世界,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起彼伏,给国际安全带来许多不安定因素,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10)面对当今的中日的关系,请你结合当前的局势,给安倍说一句话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上古亚非文明分布示意图》,

请按要求作答:
(1)将下列文明成果的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产生区域的方框内。(2分)
A.《汉谟拉比法典》 B.胡夫金字塔
(2)从各文明成果所在的位置分布看,这些地区古代文明的兴起有何共同特点?(1分)

先进的思想理论充实着人类文明的宝库。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意大利媒体2011年5月14日报道,考古学家在佛罗伦萨市中心的圣乌苏拉修道院遗址发现了两个墓穴,并断定其中一个墓穴中定有名画《蒙娜丽莎》原型人物丽莎·盖拉尔迪尼的遗骸。
——摘编自2011年5月20日中国日报网站
材料二:小说《战争与和平》描绘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生活画面,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英勇抗击拿破仑侵略的斗争精神。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体特色的巨著。
材料三:他是近当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天文、数学、力学等方面。他说:“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请回答:
(1)以丽莎·盖拉尔迪尼为原型创作《蒙娜丽莎》这幅世界名画的画家是谁?此人的创作充分体现了什么精神?
(2)材料二中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谁?列宁对他有何评价?
(3)材料三中的“他”是指谁?他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文献产生的时间,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锐敏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独自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相抗衡,并成功地粉碎了他们的一切武装干涉……
材料二 1921—l925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表

年份
1921
1923
1925
粮食产量(亿普特)
23.13
34.55
44.24

材料三 “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领导的哪一次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材料二中苏联(苏俄)在1921~1925年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一政策具有什么显著特点?
(3)材料三中的“独特实验”是指苏联形成了什么模式?苏联的经济社会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大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材料二: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材料三: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住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请问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17、18世纪的史实,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英国“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的表现。
(2)材料二中“飘扬星条旗的国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该国历史上爆发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分)
(3)材料三中的“岛国”在19世纪60年代末,该国“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的重大改革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重大改革给该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