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某位学者提倡研究和解决具体及实际的问题,“一点一滴”进化式地改造社会。他反对盲目的行动主义和漫无目的的革命,而建议自发的逐步的改造,以推动社会进步。此人最有可能是( )
A.陈独秀 | B.李大钊 |
C.胡适 | D.蔡元培 |
下图为刘少奇、邓小平、杨尚昆视察沈阳飞机制造厂时拍摄的相片。该厂建成应在
A.建国初期恢复发展经济时期 |
B.“一五”计划时期 |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D.“文革”十年间 |
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外患重重,但民族火柴业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从弱到强,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它?通过观察下列两幅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花,你得到的答案是
A.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 B.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
C.辛亥革命的有力推动 | D.北洋军阀的鼎力援助 |
他是晚清的状元、主张实业救国,中日甲午战争后,他愤而辞官从商,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位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代表人物是
A.荣宗敬 | B.张之洞 | C.周学熙 | D.张謇 |
《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清朝政府法律制度不太完备 | B.封建势力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
C.封建势力反对一切外来事物 | D.受到了外国侵略势力的严重阻碍 |
与明清时期产生并缓慢发展的资本主义萌芽相比,近代出现的资本主义企业最突出的特点是
A.资金源于私人 | B.产生发展于中国近代 |
C.受外商刺激而产生 | D.使用机器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