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新华中学的同学围绕“中日交往”准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小明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帮助整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二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1)日本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酿成了“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不屈的中国人民通过哪次战争的胜利最终摆脱了这段“不幸的历史”?(4分)
材料二: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标志着中日关系开始打破政治僵局;2007年温家宝总理访日的“融冰之旅”,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的“暖春之旅”,进一步增强了两国人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2)结合日本对侵华战争的认识,谈谈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三:中日两国交往一览表
时间 |
双边贸易额(亿元) |
人员往来(万人) |
友好城市(对) |
1972年 |
11 |
—— |
0 |
2006年 |
2073 |
480 |
233 |
(3)据上表,用一句话概括中日关系的发展状况。(1分)
(4)请结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帮小明同学为即将召开的主题班会拟定一个最贴切的题目。(1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试了许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请回答:
(1)十月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
(2)材料二中的“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3)后来僵化了的“苏联的模式”指的是什么?
(4)为改变苏联僵化了的模式,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戈尔巴乔夫进行了改革,但结果失败了,从中我们应吸取哪些历史教训?
材料一:有一首流行于英国十九世纪初期的歌曲:“当你走进一家破落的织布店,两三部织布机映入眼帘,如同废物一般被冷落在角落。你问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亲说得可怜:女儿们因为织布机不方便,离家到工厂去赚钱。”
材料二: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运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革命浪潮。它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请回答:
⑴、世界历史上头两次工业革命中都出现了新能源,把人类带入了两个新时代。这两个新时代分别指的是什么?
⑵、材料二的交通工具是谁发明的?
⑶、请举出材料三反映的工业革命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两个科学家,哪些发明创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试举出两个例子来说明。
(4)学习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以后,你有何感想?
“走近雪域高原”
时至今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西藏走过了和平解放以来的风风雨雨半个世纪。如今,她以崭新的姿态迎来了新的世纪。以“西藏巨变五十年”为主题,以爱国主义教育图片解说的形式,走近美丽的西藏……
“历史丰碑解读”
以“人民英雄的历史,血与火铸就的丰碑”为主题,阅读课文中摘录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查找相关书籍和网站,结合以前所学的历史知识,回顾中国近代以来人民革命的历程,感受中国近代波澜壮阔的历史,从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请结合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会议通过的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作出了哪些重要决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为什么?
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哪些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其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什么?